【境外之島內】教育的目的?
文 / 亚瑟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选自《孟子》(战国)
参考網址: http://www.bdlrl.com/ship/_private/07_yhsb/013_mjjd/mj002_mz.html
【境外之島內】
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
中华民国的《教育基本法》:
第二條(教育目的)人民為教育權之主體。教育之目的以培養人民健全人格、民主 ...
www.nknu.edu.tw/~ecp/law/Lawc1101.htm
《民主與教育》- 杜威:「教育的目的是要使個人能夠繼續他的教育……,不是要在教育歷程以外,去尋覓別的目的,把教育做這個別的目的的附屬物。」這種「無目的論」的確使人不敢輕易接受。必須記緊的是他在這兒說的教育是跟他心目中追求的民主社會不能分割的,對他而言,特別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他反映的可說是一種美國精神----個體的發展本身已是最終的目的。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A%A6%E7%BF%B0%C2%B7%E6%9D%9C%E5%A8%81
那你觉得呢?
我们老是听到台湾的家长(大陆的一胎化搞得更惨)嚷嚷要给孩子 "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
在初中、高中时期读书要轻松、考试不要有压力,这下可好了,台湾的大学已经多到比要念它学生还要多?只要报名就能入学,但是这样到底能教育出什么样地下一代呢?
【90后称心情不好拒绝地铁安检 挥拳击打民警】
民生社会上海法治报 [微博] 2014-06-01
日前,上海铁路运输法院公开审理了三起因拒绝轨交公安人员例行检查,采用暴力方式阻碍民警执法的妨害公务案件,当庭分别判处3名被告人有期徒刑9个月至拘役5个月不等的刑罚。
出生于1993年的被告人刘刚,中专毕业后准备出国留学,可他万万没想到就因为自己的一时冲动,使原本规划好的求学之路发生了巨大的转折。事情发生在今年3月17日下午,已经连续在网吧玩了两天的刘刚准备乘坐地铁回家,在站厅内遇上轨交总队公安人员例行检查,民警要求刘刚出示身份证并接受询问。此时的刘刚非但没有理会,还对民警说:"我心情不好,你们不要烦我"。随后一把推开民警径直向自动扶梯走去。现场三位民警见状上前再次将刘刚拦下,向他正告了相关法律规定,并从自觉接受安全检查活动的角度劝导其配合抽检工作,谁知刘刚再次推开民警,大喊:"我今天心情不好,你们给我滚开,警察有什么了不起的,你们三个一起上我也不怕!"并挥拳击打阻止其进站的民警,引发车站大量乘客围观,致使进出站秩序受到严重影响。在警告无效的情况下,民警随即使用警用催泪器将其制服,并带离现场。经鉴定,有两位民警不同程度受伤。
在法庭举证阶段,公诉机关当庭出示事发时的监控录像,回放了刘刚暴力抗拒公安机关执法的全过程。面对庄严的法庭,刘刚懊悔万分,他向法官讲述了自己对出国留学的期盼憧憬,也恳请司法机关原谅自己的无知和一时冲动。上海铁路运输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刘刚的行为已构成妨害公务罪,鉴于他到案后有一定的认罪悔罪表现,依法可以从轻处罚,遂判处其拘役5个月。当天判决的另两起案件亦与刘刚案存在相似情节。
据轨交公安透露,还有多起涉嫌妨害公务的案件正在处理之中。这些案件的被告人基本都是普通市民,往往因拒绝配合安检,情绪失控,采取过激甚至暴力行为抗拒,其结果不仅涉嫌妨害公务,影响地铁正常运营秩序,由此也带来对其个人的影响令人惋惜,教训深刻。随着上海轨道交通的日益发展,运载人数与日俱增,在人流量密集的情况下,公共安全的问题也越发凸显,因此安全检查和例行抽查成为维护公共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经轨交总队介绍,今年以来通过安检,共查获8000多件违禁物品,抓获在逃人员近百人。
http://sh.qq.com/a/20140601/009005.htm?qq=0&ADUIN=413181542&ADSESSION=1401581760&ADTAG=CLIENT.QQ.5305_.0&ADPUBNO=26306
可是远在战国时期的《孟子》却说: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这样就是 : 忧患中才能"学会"生存之道、安乐中反而会遭致灭亡。"
为了避免这个危机、远虑,他提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一个人是在错误中学习改正过失;心志遭遇了痛苦、思虑被困难阻塞,才能发愤有为;亲身表露在脸色上、能够抒发在言语中,才能深刻体验。
那你觉得呢?
是要在让孩子自己去犯错,学习自己的经验?让孩子的心志体验痛苦、思虑经历困难来振奋他们志向?还是一个碗也不会洗、地更不会扫的"无忧无虑的童年"呢?
就像孟子所说:舜出身于"田野中",傅说从筑墙的"苦役中"出身,胶鬲从"鱼盐贩子中"出身,管夷吾出身于"狱官手中",孙叔敖出身于海边的"隐居生活中",百里奚出身于"菜市场中"。
所以上天要把重大的担子加给这个人,必定要先使他的心志受困苦,使他的筋骨受劳累,使他的肌体受饥饿,使他的身子受困乏,使他每做一事都受干扰、被打乱,以此来使他心理受振动、性格变坚韧,增加他所缺少的才能,这才是教育的目的。
你觉得教育的目的是啥呢?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