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31

菲律宾附近海域7.9级地震 多国发布海啸预警

菲律宾附近海域7.9级地震 多国发布海啸预警

2012年08月31日21:02 新华网

菲律宾附近海域7.9级地震 多国发布海啸预警

菲律宾附近海域7.9级地震 多国发布海啸预警

新华社快讯:美国地质勘探局发布的报告显示,菲律宾附近海域31日发生7.7级地震。

新华社快讯: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网站消息,菲律宾群岛附近海域,北京时间31日20时47分,发生7.6级地震。

新华社快讯:据美国地质勘探局地震信息网消息,菲律宾东部海域31日发生7.9级地震,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日本等国已发布海啸预警。

相关报道:菲律宾东部海域发生7.9级地震 震源深度33公里

中新网8月31日电 据外电报道,美国地质勘探局称,菲律宾东部海域31日发生里氏7.9级地震,对菲律宾、印尼、中国台湾地区与日本等国家或地区发布了海啸预警。

美国地质勘探局称,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晚上8点47分(与北京时间相同),震中位于Sulangan市以东约139公里处,震源深度为33公里。

;(

《转载》腾讯是不是被别有用心的人控制了?


《转载》腾讯是不是被别有用心的人控制了?

梁云志:腾讯是不是被别有用心的人控制了

更新时间:2012-08-29
腾讯这个版面是不是被某个别有用心的人控制了,每天发一些否定毛,否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文章。像毛那种人怎么可能有那种私心,如果不是有超凡的胸襟气魄, 他怎么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有些人对支持毛的就说毛粉,毛奴,我想问问你没支持过任何人吗?那你是什么粉什么奴呢?这种卑鄙的伎俩都用,人品可见一 般。毛结束了中国屈辱的历史,解放了劳动人民,他始终站在穷苦大众的一边,始终号召推翻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他号召节约每一个铜板闹革命,人民万 岁,平民治国,为人民服务,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如果有哪一个领袖像他一样说出这样大快人心的话,我也同样支持他。毛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言行合 一,那些反毛的人反的其实是毛泽东思想,我想问问,毛泽东思想有什么错?让你们如此惧怕,你们到底是什么人?要用这种鬼魅伎俩··不想多说,没人能改变历 史,公义,历史的车轮是向前发展的,任何想否定真理歪曲事实掩盖事实的做法都将遭到天道的惩罚···
     
; )
原文:http://act3.news.qq.com/6107/work/show-id-1947.html

《转载》不让座引纠纷 壮汉骂妇女 挨打者获赔医药费

《转载》壮汉骂妇女不让座引纠纷 挨打者获赔医药费
2012年08月31日07:31新闻晨报

前天上午,在轨交8号线上,一名30岁左右的女乘客因没有给一名带孩子的妇女让座,遭一名40岁左右男子的辱骂。周围的男乘客觉得其言语过分,试图与其理论,结果却引发了一场车厢冲突。

打抱不平反遭拳打

8月29日上午9点多,30岁左右的杨女士带着5岁的女儿在嫩江路站乘上了8号线,往人民广场方向。当时已过了早高峰,车厢较空,她们在左侧一排的中间位置坐了下来,旁边坐着两位四五十岁的阿姨,各带了一个小男孩。

列 车行至黄兴路站时,上来一个二三十岁的女子,抱着一个2岁左右的小女孩。杨女士和旁边的阿姨几乎同时注意到了抱孩子的女子,结果阿姨先站了起来,打算让 座。抱孩子的女子说不用,阿姨便又坐下了。过了一会儿,那名女子把小女孩放下来,小女孩便和旁边坐着的两个小男孩玩了起来。

列 车行至中兴路站后,杨女士忽然遭到一名男子的呵斥:“你这个女人,为什么不给带小孩的人让座?”声音来自一名壮汉,身高约1.85米,身材魁梧,体重在 180斤左右。杨女士解释说,旁边的阿姨已经问过她了,她说不要坐。但男子似乎并没有停止的意思,他继续说:“你这种人真没素质,她说不要坐,你就不让座 了?”

当时,乘客张先生刚好就站在这名男子的身后,对两人的对话听得很清楚:“一开 始,我甚至为这个‘爷们’勇于直言而赞许。”但后来,那名男子的行为超出了张先生的预料。“你这种人就是垃圾,你所学的东西都到了狗肚子里了。”杨女士 说,她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对方带有侮辱性的两句话。此时,坐在杨女士对面一名穿绿色T恤的年轻男子开口了:“哥们,你这样骂一位女士不太好吧?”此时,这名 壮汉转过头,冲向了“绿T恤”。这一幕,刚好被站在门边的范先生看在眼里。“那个壮汉一边说‘要你多管闲事’,一边挥拳,似乎要打‘绿T恤’。”范先生见 状冲了过去,隔在两人中间。没想到,壮汉一拳直接打在了范先生的嘴上,当场就破皮了。

杨女士和张先生均证实,瘦弱的范先生虽然试图还手,但似乎只有被打的份。杨女士试图拉住壮汉,但根本拉不动,还有一名穿紫色T恤衫的男子也曾试图将两人分开,也没有成功。

打人者赔偿几百元

争执一直持续到了人民广场站,范先生打了110报警。到了大世界站,轨交民警分别对杨女士、范先生还有那名壮汉做了笔录。范先生和那名壮汉均提出了验伤要求。

杨女士说,验伤、调解等处理过程持续了6个多小时,最终,警方认定双方互有殴打,范先生因为花的医药费较多,由对方赔偿医药费的差价,大概几百元。

[记者手记]

暴力之下无道德

让座与捐赠一样,本是文明的美德。当这一切被语言暴力、肢体暴力所绑架,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

一 个身高1.8米、体格壮硕的同事讲了这样一件事:他平时乘地铁几乎从来不坐,有一天身体不舒服,感觉要晕倒了,看到有空位就坐下了。列车到了下一站,瞬间 涌进来很多人,平时能容纳6个人的椅子,挤了7个人,其中包括老人。这时,其他人的目光都聚到了他身上,那一刻,他感觉到眼神是可以杀人的,但他又很怕自 己一站起来就晕倒了。于是,这种鄙夷的眼神,伴随了他整整一路。他说:“换作今天,我会不会吃耳光?”

另 一位个头娇小的女孩说,有一次,她乘地铁,看到一个老奶奶上车,就起身让座。老奶奶说不用了,很快就到了。就这样,老奶奶拉着扶手站着,女孩低着头玩手 机。突然间,女孩冒出一个念头:如果被人拍下这一幕,说她不给老奶奶让座,会不会引来一堆道德讨伐?“除了老奶奶,谁能证明我曾为她让过座?莫非我要录下 当时的对话吗?”

讨论仍在继续,但有一点是共识: 文明不能靠暴力换取,当道德成为绑架他人行为的工具,只会令道德蒙羞。

; )

《转载》1939 (民国28)年“真实”的中国。。。

《转载》1939(民国28)年“真实”的中国。。。

(此文标题是博主的读后感,文章得看你怎么读它,博主读有两个面相,
一是:当时“真实”的中国社会状况,
二是:读时去掉所有“人名”再读一次,
相信你会会心一笑的。)

1939年到1944年,全国奋力抗战之际,蒋经国主政赣南,他在此地大刀阔斧查禁烟赌娼,修明吏治,发展经济,兴办教育……蒋氏的“赣南新政”广受赞誉,甚至有人认为蒋经国后来治理台湾用的就是“赣南新政”的经验。

[详细] http://view.news.qq.com/a/20120831/000009.htm

“赣南新政”是否真的像以往的宣传中说的那么光鲜亮丽,成绩斐然呢?蒋经国治下的赣南老百姓是否从“新政”中得到好处了呢?蒋经国促成台湾转型的经验真的是从“赣南新政”中学来的么?

  1939年的赣南情况究竟是什么样子呢?据方世藻介绍:“蒋经国上任前,这里是江西的化外,各军阀占山为王,各霸一方。……地方土豪劣绅,封建头目,高墙 壁垒,拥兵自据。‘天大,地大,除了总裁就是他。’买卖兵役,乱增捐税,成为常事。烟民的数量超过6位数。赣州城赌场规模不亚于澳门。圩子巷笙歌喧天,日 以继夜。许多地方民匪难分……商贾大号掌有乡村大量的良田。民众的绝大多数斗大的字难识一担。难童、游民无处安身。”(方世藻《“赣南新政”概述》)。可 以说这是个烂摊子,但正因为混乱不堪,也给了蒋经国施展的机会。

1939年6月到1945年6月蒋经国担任江西省第四行政区(辖赣南11县)行政督察专员和保安司令期间,他提出了“建设三民主义新赣南”的口号,决心实 现“人人有工做;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人人有屋住;人人有书读”。蒋氏治理赣南六年,算起来也算政绩斐然,特别在治安、福利和教育方面,留下了很多骄 人的数字,还有不少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让人津津乐道其如何“不畏豪强”,如何“爱民如子”,如何“兢兢业业”……

政绩一、收编地方武装,清剿土匪,维护社会治安

蒋经国甫一入主赣南,便明确宣布“我们的敌人是:土豪劣绅、封建势力、盗匪、流氓、奸商、汉奸和自然界的许多阻力”。他主要采 取了三项措施来整治地方武装:1、改编各县自卫队。1940年6月,蒋经国对原来名义上听命于县长,实际上为地方豪强所控制的自卫队进行改造,收回了部队 指挥权,由蒋直接指挥,各县无权过问。2、对散落民间的枪弹进行登记。全区向政府登记的民枪有“一万一千五百四十三枝”。对于拒绝进行登记的土豪劣绅20 多人进行处决。3、清剿土匪。1939年10月,蒋经国开始清剿土匪,策略是抚剿兼施。经过半年的努力“有46名盗匪首领、541名盗匪分子向第四区保安 司令部自首。拘讯顽盗匪2246名。没收烟赌具共计1467件(吴强:《赣南清乡工作》)。处决了罪恶极大的盗匪首领肖海珊、郑良等人。”(方世藻《“赣 南新政”概述》,《江西文史资料选辑》第35辑P121-140)

在收编清剿过程中,蒋经国有不少“传奇故事”:

故事一:“有一次,他从崇义徒步经上犹归赣,途经某村(偶忘其名),那偏远的村中,某土豪筑堡自固,其家作 城堡式,四隅筑有碉楼。家蓄打手二十余人,有步枪三十余支,土炮数门。蒋氏亲自叩门,叱咤指挥,并将堡中武器缴械,缚土豪而归。……还有龙南一处积仇百余 年的两姓械斗,两姓的大旗下污染的血腥,就有寸来厚,居然在他的面前,喝了酒,烧了大旗,对天发了誓,不复再讨血债了!”(曹聚仁《蒋经国论》,人民出版 社2009年4月版)

故事二:“蒋经国到赣南了解土匪的情况后,就决定只带几个随员亲自去访晤崇义县匪首周盛连。周盛连所驻窝 窟,地形险恶,……他看见蒋经国亲自上寨,仅带几个随从,又无兵器,认为是诚心相待,也就把他当做上宾欢迎。……周盛连说:‘报告蒋专员,我做土匪,本来 你应该办我杀我,轻则坐牢,重则杀头。但你为了地方,想治好赣南,不要有人为匪,让人民安居乐业,身为蒋委员长的公子,有福不享,却翻山越岭,亲自来找我 这个坏蛋说好话。我现在保证:只要你专员在赣南一天,我就一天不做土匪,大家都为地方求个好。我说话算话,说一不二,决不做小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但 是我要声明,如果你走了,政治又败坏了,官逼民反,那我为了谋生,说不定贼骨难改。’”(漆高儒:《蒋经国评传》第70页)

对地方武装的整顿,不但削弱了他们为非作歹欺压百姓的能力,减少了蒋氏推行新政的阻力,同时也让蒋氏在短期内赢得了民心。

赣州街头的群众意见箱

政绩二、铁腕禁烟禁赌禁娼妓,无论官民,违者严处

蒋经国入主赣南的第二项“新政”是下令各县限在一年内“禁绝烟、赌、娼”,同时成立了“查缉流氓土霸、抓赌、抓烟、抓娼”的特务处。蒋经国查禁黄赌毒是最上心的,成绩也最为卓著。

1、禁烟:关闭以省主席熊式辉为后台“特种公卖处”,处死偷食者

当时赣南烟毒泛滥,南康县吸鸦片者20000余,赣县仅登记的烟民就有1599人。(王溶《蒋经国<新赣南家训>研究》)以省主席熊式辉为后台“特种公卖处”公开贩卖烟土,吸食鸦片的烟馆随处可见。为了彻底禁绝鸦片,蒋经国采用了铁腕手段。

1939年7、8月间,蒋经国查封了赣州最大的销售鸦片的商店——宝成土膏商行,关闭了以熊式辉为后台由余守真经营的“特种公卖处”。同时派兵把守水陆交 通要道,检查可疑车辆和人员,一旦发现携带烟土者,即将货物没收,人犯送囚犯教养所,烟土数量大者处极刑。从1940年7月1日起,所有查获的烟犯,无论 种、运、吸、售,一概处以极刑。同时还对烟民进行登记,帮其戒烟,散发宣传品劝诫民众远离毒品。(吕晓娟《蒋经国乡村建设模式研究》)在禁烟过程中,蒋经 国的“传奇故事”也不少:

故事三:“某日,敌机临空,空袭警报正催促民众逃生,两个烟鬼却蹑手蹑脚钻入了‘鹊子馆’,正在值勤的侦缉员 发现情况后,上报组长闽益寿,经上级批准,两名烟鬼被押到了省警二大队。两人身份特殊,其一为曹老巷“鸿盛煤油”商店经理傅某,哥哥是美孚洋油公司买办; 其二为民生火柴长事务员朱仲农,父亲是南昌大陆银行经理。烟鬼家属神通广大,找到省府主席熊式辉门下,熊发出急电:‘把五名烟贩,解送省府军法处审议’。 专署军法室本打算判处烟鬼死刑,三名烟馆伙计有期徒刑,接到省府电报,蒋经国万分愤慨,即刻处决全部涉案人员。”(徐浩然初稿,吴识沧整理《蒋经国在赣州 禁烟》《江西文史资料选辑》第26辑P162)

故事四:“赣州镇大绸布商店老板雷庆春。偷吸烟毒被捕,其家属向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求情,并答应捐赠一架飞机赎命,当熊电令转经国开释时,蒋把雷犯处决。电复熊称:‘电到已枪绝,无从挽回’。”(胡越一:《蒋经国在赣南》)

2、禁赌:成效显著,但无法根绝

针对赣南赌风盛行的情况,蒋经国一到赣南就开始禁赌,并要求“缴绝肃清焚毁所有赌具”,同时规定在乡镇发生赌钱,乡镇长受记过1次,保长拘押3个月,甲长 拘押半年。(吕晓娟《蒋经国乡村建设模式研究》)如此严厉的政策,一般赌徒不敢以身试法。但后台很硬者则没将禁赌令放在眼里:

故事五:“赌博被明令禁止后……位于赣州公园与至圣路交叉口的利民百货商场却公然违抗政府法令。利民后台是广东 国民党中将李振球……蒋以保安司令名义,命令特别务行动组全体职员于晚上12时到专署待命。……商场附近正直一位老翁卖混沌,与其商量之后,蒋经国及随从 乔装打扮,各自端了一碗跟随老人走上楼梯。楼上三层警卫相继被制服,蒋及随从破门而入,桌上摆满了各种值钱的东西,赌徒们正玩得起劲,专署抓赌的人突然来 临,令这些乌合之众不知所措,有人钻进桌子底下,也有人哭天喊地,有几个似乎见过世面的家伙,装作很镇定的样子,向蒋经国献媚,此时此刻,他对这些阿谀奉 承的无赖没有什么动听的语言,他板着脸大喝一声:‘一齐带走’。利民商场捐资3万元关金,用作中华儿童新村建设经费,赌犯经历牢狱之灾,并上缴罚金。刘甲 第等大赌户瞬时偃旗息鼓,赌风有所收敛。”(徐浩然《跟随蒋经国在赣州查禁烟赌娼》,《江西文史资料选辑》第15辑)

故事六:据吴剑真回忆:“有一次,有湖南汝城人何某,其祖父前清做过赣州军门,放在赣州落籍。何某一妻一妾, 过着富豪生活。一日来一客,何与妻妾陪客打纸牌。蒋得报,派员化装溜进去抓住,连人带回专署。何要求罚款,蒋不允。次日在公园举行赣州各机关联合纪念周, 蒋在会上要何跪在讲台前,宣布何违禁聚赌,罚修葺公园。一时赌风为之稍戢。但是,赌徒并未收手,从此戒备更周,组织更密,赌是无法根绝的。有人问蒋怎么 办,蒋亦只得自我解嘲地说:禁比不禁的好。”(吴剑真《回忆首时“新赣南”》,《江西文史资料选辑》第35辑P56-58)

3、禁娼:宁愿减少一大笔财政收入也要禁止

在赣南,娼妓业是国民政府的一项重要财政收入,全区共有青楼150家,妓女687人。(赵利文《蒋经国与赣南政治》)妓户都是向政府登记过的,并按 时交纳 “花捐”。蒋经国下达禁娼的命令之后,“赣县的大绅土刘甲第、省党部委员兼县财务委员会委员长刘纪云和县政府经征处主任刘定全首先出来讲情。妓院老板提州 愿意增加税额。但蒋经国断然地执行命令,关闭所有妓院,令各县停收花捐,并拨出专款2万元建立妇女工厂,将妓女安排到该厂从良,学习生活技能,开始用劳动 养活自己的新生活。1941年7月,赣县政府贴出布告,重申严禁虐待妇女,禁绝娼妓,是年底全区娼妓基本禁绝。”(方世藻《“赣南新政”概述》)

禁绝娼妓

政绩三、对日用必需品统购统销和计口授粮,防止奸商垄断居奇扰乱市场

据时任赣县抗敌后援会组训股长的薛汕回忆,蒋经国实行新政后,“过了一些天,市面有些浮动。事出有因,蒋经国的计划遭到挑战了。他雷厉风行地搞禁烟 禁赔禁娼,抓走私、捕奸商,原是好事,只是除了靠权力镇压以外,并无疏导之途,而这些之中,按他的说法,奸商可耻,操纵市场米价上涨,盐也看涨,甚至有时 买不到。闹得赣州城里,人心惶惶。这件事,轮到黄中美和徐季元出马。黄中美很简单,私下令抓了几个奸商关到牢里去了。煞煞风,有点效果,可是紧张局面并不 因此稍减。”(薛汕《和蒋经国相处的日子》,《江西文史资料选辑》第35辑P37)

为了平抑物价,1940年蒋经国开始在赣南实行“开办交易公店,统筹统购”日用必需品。主要是由赣南专署拨款,设立交易公店(又称日用品供应处),以较低 的价格公卖食油、盐、煤油、白糖、肥皂等日用生活品,货源一是销售查获奸商的商品,二是到各地采购的日用必需品。交易公店价廉物美,因而可以“诱抑及调节 物价的功效”。(蒋经国:《一年来的赣南政治建设》)

为了平抑米价,蒋经国决定实施计口授粮。1940年赣县政府颁发了《赣县计口授粮暂行办法》,规定凡出征军人家属、孤寡老弱无力谋生者、残废、遭遇失业和 未在难民收容所领米之贫苦难民、五口以上家庭一人劳动不能维持生活者,均可在粮食平粜处,按“大口每日食米八合,小口(六岁以下)每日食米4合”的定量标 准购买低价粮。1941年公卖的米价比市价每担便宜30-40元。到1943年7月-11月,公卖米价每石平均价是270元,而市米价高达754元。 (《赣县新志稿》)

政绩四、扶植自耕农,着手解决土地集中的问题

当时赣南民众的生活状况很苦:“1937年,南康县靠向地主富户借粮度日者占总户的百分之六十;安远县靠向地主富户借粮度日者占总农户数的百分之八 十。借钱度日者,南康县占总农户的百分之六十九,安远县占总农户的百分之八十五。”(江西省政府《江西农业统计》1939年12月)

为了解决民众无力养家糊口及土地集中等问题,1941年冬,蒋经国提出进行扶植自耕农,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1942~1943年蒋氏先后在南康、上犹、信丰等县设立了5个示范区。

在条件好的地方,政府征收“非由所有人自耕的农地与私有荒地以及无主或无继承人之土地”,然后进行重划和改良,由无地或少地农民低价承领自耕,并由政府贷款给农民承购土地。在条件差的地方,政府则强行征购富户的土地并发放贷款给贫苦之自耕农购赎。

这一土地措施成效如何呢?“据上犹广田示范区朱伦喜老人说,在扶植自耕农前,早稻亩产只有350至400市斤。在这以后,土地归己、耕作更细、施肥更足。 同是一亩田早稻,可以割到450至500斤稻谷。购买土地的钱,田地价较低,加上物价上涨,大部分农民在一年左右就还清了。每年公粮和田赋任务完成后,家 里还有不少积余。生活比以前要好些。”(方世藻《“赣南新政”概述》)

政绩五、六大“亲民”措施博得好评

在蒋经国的各项政策措施中,有很多都显现出“亲民”的特点,为蒋经国的“赣南新政”赚取了不少民心和好评。

措施一、取消苛捐杂税。1941年蒋经国下令各县“不得擅行派款”。并严令将从前的各项非法捐款“一律废除”。从1941年到1945年,蒋经国在赣南共取消了蔗棚捐、毛猪出口捐、自卫队经费等三十六种苛捐杂税。(方世藻《“赣南新政”概述》)

措施二、设立控诉室,接待民众上访。蒋在专员公署设立人民控诉室,大门口张贴大字布告:“凡人民有被欺压或有冤情者可来专署控诉,不能用书面者,可口头控 诉。一时告状者门庭若市,法警捕人不绝于途,有人大呼蒋青天”。工作人员或当面作答或即派警员拘捕被告,有状即理,原告常常胜出。

措施三、设立机构救济贫民。据黄文耀回忆:广东政府某秘书长“对‘贫民施粥厂’的名字大有意见。说没有饭吃的老百姓,星期四下午去见县长,批个条子,就可 以吃一领稀饭,本来是好的,但看了这块招牌,吃了之后,心里也不好受的。过了几天,那里换上了新招牌‘大同食堂’。对总管各种福利事业的‘救济委员会’也 改为‘广慈博爱院’了。”(黄文耀《杂记赣南二三事》,《江西文史资料选辑》第35辑P100)

措施四、扫除文盲,大力发展教育。蒋经国要求每个保、甲都举办读书会,实行强制入学,教民众识字。经过一年左右时间,许多地方“每一入学文盲都可以认识单 字数百,背诵课文数十课及脱手写字,抄书等”(《崇义县志辐》)。截止1942年底,南康县文盲全部廓清,祟义县扫清率为文盲总数的90%,全区原有文盲 530192人中,有503088人脱掉了文盲帽子。(方世藻《“赣南新政”概述》)同时大力修建中小学,做到了小学每保一校,中学每县一所。

措施五、打击当地通过一夫多妻盘剥妇女的现象。据储子润回忆:“有一天,蒋经国偕同上犹县长王继春发现有一户姓张的大地主,家有好几百亩土地……赣南农村 有个老习惯,妇女下地种田,男人在家抱孩子。这个地主就把雇来的女雇农,选择能干活的收为妻室。既可供他荒淫无度的玩乐,又可以得到比雇农更可靠的劳动 力。蒋对我们说:‘当我们到达他家调查时,他已有二十一个老婆了。这种一夫多妻的骇入听闻的怪现象,我还是第一次听到和见到。’”(储子润《初登仕途》, 《江西文史资料选辑》第35辑P85)数日后,蒋经国派人把这个地主及其妻妾带到专署,勒令他们立即解除婚姻关系,将大部分妇女遣送回家。并告诫张某,不 得再纳妻妾,如若重犯,严惩不贷。(陈家鹦《蒋经国赣南铁腕主政》)

措施六、改善监狱中的罪犯待遇。据黄文耀回忆:蒋经国成立了“新人学校”,对“当时在赣南对吸鸦片和其他犯罪分子”实行教育改造为主,“在那里既读书又劳 动,不实行体罚”,并让他们学习一定的生产技能。对罪犯还有一项优待措施:“每逢春节放假,让罪犯们回家团聚。事前把全体人员集中到礼堂,有时由蒋先生讲 话,然后每人送礼物一包,解散回家,假满再回来。”(黄文耀《杂记赣南二三事》,《江西文史资料选辑》第35辑P96)

蒋经国在控诉室接待告状者

很多政绩其实是宣传出来的

蒋经国在赣南的“新政”看上去的确成绩斐然,当年透过宣传机构,也诞生了一些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把蒋氏渲染得神乎其神。蒋经国自己也大肆宣称他在赣南 “是坚决打倒封建势力”,开创“赣南的新时代”。然而,他推行的很多政策其实都是虎头蛇尾,还有很多成绩只是宣传出来的。

比如“严惩贪污”的美名,特别是蒋经国常讲的“赣州枪毙仇货检查委员会(主任蒋经国兼任)的任承柞秘书”一事,水分极大。据时任军统赣南站副站长兼江西全 省保安司令部调查室副主任的陈达回忆:“1940年4月,军统江西赣南站查到任承柞包庇赣州广益昌百货店的日本商品。受贿约三千余元……按一般情报说,军 统局是要报给蒋介石的。可戴笠为了讨好蒋经国,将报告转给了蒋经国处理……蒋经国接到戴笠转来的情报后,感到此事已为戴笠知道,怕戴再面报蒋介石。……不 到十天,果然蒋经国亲自下了命令,将任承祚枪毙了,既未经法院判决,也未事先报告省府。枪毙后,开动了一切宣传机器大肆宣传,国民党中央通讯社还向全国发 了消息,盛赞蒋经国严惩贪污的果敢行为!但不知蒋经国是为了表示他惩办贪污很严厉,贪污几百元也要处死刑;还是怕贪污数字太大有损他的面子?在对记者发表 谈话时,他故意缩小了贪污数字,只说任承祚贪污300余元,实际是3000多元。从此之后,《中央日报》、《东南日报》等报刊不断报导什么赣南‘贪污绝 迹’、‘赣南各县政府是最廉洁的政府’、‘在蒋专员领导下没有敢贪污的’等等神话。……然而据蒋经国的旧部说:蒋经国十分宠信的赣县建设科长吴某仗势贪 污,以所谓“建设新赣南”为藉口,搞各种捐税附加和临时性的募捐等,从中就捞进了荷包不少。因此,当吴某从赣南辞职回家时,已腰缠万员。后来到上海,已成 了金钞大亨。”(陈达《所谓“赣南新政”》,《江西文史资料选辑》第35辑P159-174)

比如取缔娼妓的工作,宣传说使失足妇女们过上了“新的生活”。然而据陈达回忆:“听说由赣县警察局收容的公私娼妓约两百余人,经送卫生院逐个检查了 身体,主要是检查有无梅毒、麻疯。据说,检查结果有梅毒的占绝大多数。蒋经国虽说过要给她们治好,但由于医药条件极为有限,结果完全治好的寥寥无几。到了 1940年夏,蒋经国下令在赣州城设立了一所“赣南妇女习艺所”,作为“改造娼妓”的机构。叫她们学一些纺纱和织布等手工技术。说,学好了,将来可以介绍 工作。蒋经国也不时前往视察,勉励她们改邪归正。但后来听说这些人一则由于在习艺所的待遇菲薄,生活艰苦,再则手艺学会了,又无法往外就业。因此,绝大多 数人陆续自动离所,有的投靠亲友或正式找男的结了婚,有的则仍在赣州秘密重操旧业。”(陈达《所谓“赣南新政”》)

再如设立控诉室接待民众上访一事,虽然这对解决老百姓的冤情有好处,而且也被历来的宣传者作为蒋氏亲民的绝对“政绩”大肆褒奖。但实际情况却并不好,由于 控诉室不经严格调查即作出决断,很容易被不法之徒所利用:“狡猾奸险之徒摸透蒋专员有先入为主、偏听原告的偏见,乃先发制人,争做原告,弄得是非颠倒,冤 上加冤,大损青天的威望,使蒋感到头痛。又原来许多冤案是法院受理的,人被羁押在法院,专署重新受理,涉及到干涉司法之嫌,常与法院发生争执。蒋为无辜之 民申冤的热情受到阻碍,不得不把一些难处理的案件移送法院或县府查明办理。于是热闹一时的专署又一变而为门庭冷落。”(吴剑真《回忆首时“新赣南”》, 《江西文史资料选辑》第35辑P56-58)

再如扫育运动。推行时不顾人们的实际生活,结果好事反而让百姓抱怨,例如政府在百姓要“经过的关口要道,设置有识字卡,过往的人不论是外出赶集,必领认得识字卡上的字才准许通过。”(王克浪《一次出巡》,《江西文史资料选辑》第35辑P108-109)

妓女在“赣南妇女习艺所”学习纺织

二、政绩之所以显赫,出自“蒋太子”的身份与特权

蒋经国之所以能在“赣南”取得骄人的成绩,与其“太子”身份密不可分。如果没有这一护身符,别说风生水起的新政,恐怕能否保命都是问题。“太子”身份给了他无数特权,正是种种特权才使得蒋经国摆脱其他地方大员所头疼的层层羁绊,放手搞所谓的“新政”。

特权一:手握枪杆子,可以跟“土皇帝”叫板

从蒋经国开始主政赣南,他的头衔就是两个,一个是管行政的“江西省第四行政区(辖赣南11 县)行政督察专员”,另一个便是手握当地军事大权的“江西省第四区保安司令”。这种军政大权集于一身的情况恐怕在当时的地方大员中是独一无二的。

为了保护蒋经国并使其在对付地方豪强时强大有力,在江西省主席熊式辉安排蒋经国主政赣南时,“随同蒋经国开进赣南的,还有一个保安旅,两个保安团,三千多 士兵。旅长是省长熊式辉的留日同学,这支武力成了蒋专员的有力后盾。蒋专员还布置各县加紧扩编自卫队,枪新,兵足,有一营以上的兵力,归他直接掌握作专署 的警卫。”

蒋介石为儿子的安全考虑,专门“派了侍从室的一个警卫班十多个人到赣州为蒋专员作贴身侍卫。他们穿便衣,随时随地,紧护蒋专员左右。有一彪形大汉曹松,长于双手用枪,百发百中。”

诚如当时在三青团江西支团筹备处工作的曹云霞所言“正因为有如此雄厚的枪杆子听候调遣,护卫蒋专员,有力有威厉行镇压,蒋介石才得以放手收拾赣南的 烂摊子。否则,怎能使得土皇帝放下武器,甘心就范呢。”(曹云霞《“五有”和“十多”》,《江西文史资料选辑》第35辑P142-150)

特权二:赋税不上缴,财源滚滚来

按照规定,地方收上来的钱粮物资等赋税应由省方统筹收支。然而,在当时的“赣南”,由于蒋经国的特殊身份,“江西省政府虽规定了一定的田粮收缴任务,但蒋总是以‘建设新赣南’需钱需粮为借口,很少完成上缴任务。赣南各县所征田粮赋税,基本上是由蒋经国全权处理的。”

蒋经国不仅不用向上缴纳税收,而且还可通过关系获得大量“额外”收入:“蒋经国除在江西享有一系列特权外,他还对中央资源委员会所属的大庾钨矿的钨砂,经 报财政部核淮,由他征收‘地方附加税’,每年这笔收入很可观。又财政部盐务署为了照顾他的财政收入,在赣州设立了财政部盐务署湘闽皖赣四省督运处,由蒋经 国兼任处长。在这四省盐运中,蒋氏又捞到了一笔不少的收入。蒋经国就用这些额外收入,支付他认为必须开支的额外支出。”(陈达《所谓“赣南新政”》)

就这样,蒋经国“新政”基本上没了资金的负担。

特权三:掌握生杀大权,不需经过法院判决,想杀谁就杀谁

如前所述,“蒋经国可以不办法律手续由他下一张手令就可枪毙犯有贪污罪的秘书。据说还有所属各县发生的抢劫匪盗案中,蒋经国认为必须‘就地正法’的,他随时只要一纸手令或一个电话,便可将案犯处死。概不需要法院判决,也不需要事先请示省方。”(陈达《所谓“赣南新政”》)

特权四:人事特权在手,想用谁就用谁,想用多少人就用多少人

按照当时规定,地区行政专署的编制不过20余人。而蒋经国的专员公署里却“实际有100多人。单是主任秘书、秘书就有七、八人之多,……专署额外人 员占百分之八十以上。所属各县县长人选,照例是由蒋经国保举任用,省方只是照准。在各县基层组织中,也有额外人员,如各保没有“保指导员”。这是各地所没 有的,但蒋经国却坚持要设,省方也只得批准。还有为‘建设新赣南’培训干部,创设了‘新赣南经济建设干部训练班’……”,换作普通的地方大员谁人能享受此 等待遇?(陈达《所谓“赣南新政”》,《江西文史资料选辑》第35辑P159-174)

正因为有如此专断的特权,才能让蒋经国在赣南“为所欲为”,也才能高效率的达到“新政”的目的,造就无人能及的政绩。因此,蒋经国的“成功”是根本无法复制的,只能作为特例。

蒋经国在发表讲话

三、为赚取华丽政绩自然少不了折腾百姓,劳民伤财

然而,为蒋经国创造辉煌政绩的专断特权,由特权造就的高效率,对老百姓而言却不一定是什么好事情。蒋经国的“新政”虽然成绩很华丽,故事很“传奇”,但放到民众身上,不但没有使其得到什么好处,反而扰得其痛苦不堪。

面子工程让人们不堪其扰

在蒋经国的赣南政绩中,有一项是他颇为自我欣赏的,也是后来人经常提到并赞不绝口的,那就是他推行的建家运动,特别是他仿《朱子家训》,制定了一部《新赣南家训》,号召每户都要学习实行,使之成为人人思想言行和生活的准则,一时赣南人人皆唱新家训。大致内容如下:

“东方发白,大家起床,洗脸刷牙,打扫厅房。天天运动,身体健康,内外清洁,整齐大方。时间宝贵,工作紧张。休息睡觉,反省思量。……服装器具用国 货,经济耐用顶适当。父母教子女,兄长教弟妹。勿贪钱财勿说谎,戒烟戒赌莫游荡。生活要刻苦,婚丧勿铺张。……甘心卖国做汉奸,辱祖辱宗害亲房。不论农工 商学兵,都做堂堂好儿郎。政府机关去服务,多求进步图自强。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家,放弃一时安乐为民族。男女老幼受军训,全体动员拿刀枪。人人都是中国兵, 个个都去打东洋。国难已临头,战事正紧张。日本鬼子不消灭,中华子孙无福享。有钱快钱,有力快力。壮丁去兵,老人看家乡。妇女耕田地,儿童上学堂。大家一 条心,服从蒋委员长。赶走日本鬼,大家有福享。建立新中华,万寿永无疆。”(曹聚仁《蒋经国论》,人民出版社2009年4月版)

蒋氏为了推行《新赣南家训》,不仅要求赣南人民必须照此一条一条去做,而且要求赣南人民必须把“家训”读得烂熟,要能背诵。据时任赣州《正气日报》编辑主任的王克浪回忆说:

“为了广泛推行《新赣南家训》,赣南专署印刷了一百多万份,逐家逐户发给全区群众,要做到家喻户晓人人背诵如流。特别是待婚的青年男女,背不出 的,不准登记结婚。背熟了《家训》,领到了结婚证的,要参加集团婚礼。”(王克浪《一次出巡》,《江西文史资料选辑》第35辑P108-109)不仅如 此,有时赶墟下地保长或其他官员,得随时点着你,叫你背家训。如果肯诵不出来,就要受到保指导员的指斥。弄得赣南人民怨声载道。

赣南各地曾流传过的一首民谣很能说明问题:“蒋大家长开了口,赣南子民得遵守。‘总裁’肖像挂厅堂,家家户户不能少;黎明集合上早操,立正稍息开步 走,每天大事第一件,‘总裁像前三叩首,保长传令开会多,天天高喊搞‘五有’;结婚必须集体办,‘太阳节’日大喝酒,下地赶墟背‘家训’,叫人急得直发 抖!我的天呀蒋专员,何年何月你撒手?!”(陈达《所谓“赣南新政”》,《江西文史资料选辑》第35辑P159-174)

此外,蒋经国为了彰显新气象,还做了很多貌似亲民却对改善民生实际毫无作为的事情:

据陈达回忆:“蒋经国在赣南时期,规定对赣南的任何工人都得称‘工友’。不许叫工人,或‘茶房’、‘黄包车夫’、‘汽车司机’等。……一些工人说: ‘叫一声工友难道就改变了我们工人的地位了吗?蒋专员如果真是关心爱护我们的工人,少给我们搞些额外负担(指这样那样的会议,向总裁行礼、背诵赣南家训等 等),就谢天谢地了!’”(陈达《所谓“赣南新政”》,《江西文史资料选辑》第35辑P159-174)

另外,“新政”还喜欢安排民众开会,民众要参加的会议之多,简直令人乍舌,仅就赣县而言,其在1941年到1943年举行保民大会的情况统计如下表所示:

设立“太阳节”给蒋介石祝寿,劳民伤财折腾百姓

所谓“太阳节”,是蒋经国在赣南规定每年10月31日(蒋介石生日)为蒋介石祝寿的节日。他说:“为什么把‘领袖’生日定为‘太阳节’?就是领袖如 同太阳一般,普照万物。人类没有太阳,就没有一切。”蒋经国命当时三青团江西支团机关杂志《江西青年》主编汤某写了一首“太阳节歌”:“今天是总裁的诞 辰,全世界都在跳舞欢欣。我们要以无限的热忱和祟敬,虔诚地庆祝这四万万五千万人的褓姆,这人类的救星。他老人家左手护卫着同胞,右手抵挡着敌人,辛勤地 培育着民族的生命。即使写下千百个伟大,也比不上他老人家的革命精神!只有他,才称得土古今的完人!”蒋曾通令赣南各机关、团体、学校等都得学会。

为了庆祝“太阳节”,每年都要由各机关团体学校等负责人组成“江西第四区各界庆祝太阳节——伟大的总裁诞辰筹备委员会”,筹募祝寿活动经费、筹办祝 寿的各种庆祝活动。为了庆祝蒋介石寿辰,“凡属在赣南的机关、商店以及普通老百姓都是募集祝寿经费的对象。多则一、二百元;少则五角、三角、两角均可。总 之,人人都得出钱。当时搞募捐的人这样说:‘领袖是人人的领袖。领袖对我们人人都有恩惠,在领袖生日的时候,为了表示对领袖的崇敬,因此,人人都得认捐祝 寿。’这样,每个赣南的老百姓,都得为‘太阳节’出钱。否则,乡、保长便可以给他扣上对‘总裁’不敬、对‘领袖’不忠的大帽子。”

“太阳节”前好几天,赣州“到处都张灯结彩,五彩摈纷的宣传标语,琳琅满目,呈现一派节日气氛。赣州公园大门扎成万寿阁。原孔庙前殿则扎成万寿楼。 用好几百盏电灯组成‘总裁万岁’四个大字,门前的青年精神堡垒改扎万寿塔;西津路、章贡路、建国路十字路口,扎成万寿堡垒,中山路、中正路扎成万寿门,阳 明路、和平路扎成万寿坊,南京路口扎成万寿牌,市体育场司令台礼成万寿台,两例一对用几百斤油制成的特大红烛上面写着‘普天同庆、万寿无疆’八个金色大 字,体育场内竖立着用霓虹灯围炽着的蒋总裁巨像。各机关单位、街道都分设寿堂,进行华丽美观竞赛。”(伍攀桂《抗战时期在赣南》,《江西文史资料选辑》第 35辑P327)据说,每年“太阳节”到来之时,赣南的纸张和鞭炮都要被购用一空。还得由专署派人分赴广东韶关、江西吉安等地采购纸张与鞭炮。耗费之大, 可以想见。(陈达《所谓“赣南新政”》,《江西文史资料选辑》第35辑P159-174)

“太阳节”当天,“一清早,便由事先组织好了的男女青年六七百人为‘晨呼队’,在赣州大街上跑步前进,边跑边喊:‘庆祝总裁诞辰!’‘总裁是中华民 族的大救星!’‘总裁万岁!万万岁!’喊得声嘶力竭,一直要喊到各商店开了门,一齐跟着高呼‘万岁’后,‘晨呼队’的年女青年们才回去。”

“太阳节”的白天,“赣州城里所有男女老少都分批列队到中正公园寿堂去拜寿。即使七八十岁的老太爷、老太娘只要能扶杖而行的都要去。不去的得经保 长、保指导员许可。否则,又得被扣上对‘领袖’不忠的帽子。拜寿(行三鞠躬)后由特经国主持‘赣南各界祝寿大会’,拜寿的人都得参加。接着游行庆祝。到了 晚上,还要举行提灯祝寿。参加的人被弄得精疲力竭,没参加的人,也被闹得无法安睡。……最后还要举办‘总裁伟大功绩图片展览’,陈列蒋介石各式各样照片, 各个时期的“功绩”图片说明等。”(陈达《所谓“赣南新政”》,《江西文史资料选辑》第35辑P159-174)

如此搞法,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难怪当时赖州老百姓背后说:“太阳节,大阳节,用的喝的都是老百姓的血!”“太子一声令,祝寿成了灾!”“神化总裁,祝寿成灾!”

最痛苦的是兵役、劳役负担加重,压得民众喘不过气来

当时正值民族危亡之秋,“抗战建国,首重兵役”,这也是最容易出政绩的地方,蒋氏必然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蒋氏主政下的赣南,民众最难以忍受的就是繁重的兵役、劳役:

“赣南的征兵工作是全国抓得最紧的地区。专署设立了师管区,各县设立团管区,负责征兵接收工作。新兵入伍后,不但吃不论、穿不暖,管理新兵的老兵, 动辄用步枪头狠击新兵的胸膛和腰部,有的被打得半死,就拉去活埋,老兵就能从中捞取一笔丧葬费,据为自己挥霍滥用。故新兵入伍后,不少被折磨致死,惨不忍 睹。所以当时谁都怕去当兵。要征兵都是由乡公所会同保甲长,用武装去抓壮丁。被抓的家属如大难临头,号啕大哭,痛不欲生。新兵虽入伍,为了活命千方百计逃 跑,一经抓获,即行正法。”(伍攀桂《抗战时期在赣南》,《江西文史资料选辑》第35辑P328)

正是用“抓壮丁”的方式,蒋氏的政绩谱上又多了不少光鲜的数字:“据统计,赣县1941年征兵仅6月份就征足新兵800名,‘打破了历年来征兵纪 录’;安远县1942年征兵1108名,超征24%;南康县1942年兵役征额3264名,实际征交2014名,除矿工抵额1638名,超征388名。 1943年征额2826名,除征交各部队暨矿工抵额,超征324名。”(黎志辉:《蒋经国“赣南新政”时期的社会动员》)

除了兵役,连续不断的劳役、征粮也压得老百姓喘不过气来。南康县在1942年一年中动员农民义务劳动达20余万人次,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1942年短短两个月中,赣南农民“献了三十一万担粮,修了一千零四十座中正桥,筑了六千六百九十里路,出征了六千六百四十二个壮丁,完成了二百三 十七个水利工程”(《太阳节在赣南》,《新赣南旬刊》1942年第4卷第7期。)1942年崇义县配赋征收稻谷29900石,实际超征6668.28担。 (吕晓娟《蒋经国乡村建设模式研究》)

而这些汇集了民众血汗的数字在官员的眼里,就是可以夸耀的功劳。据时任赣州《正气日报》编辑主任的王克浪回忆:“当时正当全专区大搞建乡、建保、建 家和读书运动。所谓建乡、建保,主要是各个乡、保都要有一个象样的办公处所,乡与乡间都要兴修比较宽坦的大道。所有建乡建保的人、财、物力,都由当地人民 负责。我们在从大余到祟义、从祟义到上犹途中,不断看到成群结队的人群,在胼手胝足,肩挑背负地进行修路劳动。祟义是个偏僻落后、人口稀少的山区。记得到 达该县民县长在向蒋先生所作的工作汇报中,谈到修路的情况,提供了这样一个数字:有一个四百六十八人的保,只有四十八个壮丁,却修好了十里长的山岭重叠的 大道。县长颇为得意地突出这个数字来表功,却赤裸裸地暴露了劳动人民付出的代价多么沉重!”(王克浪《一次出巡》,《江西文史资料选辑》第35辑 P108-109)

由此可见,虽然蒋经国的赣南政绩辉煌无比,也为其以后掌控大权积攒了丰厚的政治资本,但对老百姓而言,这些华丽的政绩却是加倍的负担和苦难。对此蒋 经国自己也心知肚明,虽然他在之后的数十年中不断夸耀其赣南政绩,但在1945年调离赣南后给赣南同仁的信中他也承认:“回忆赣南建设的过程中,人民出了 不少的钱,做了不少的工程,但是并没有得到应得的效果。我们做事,初意虽在于为民众谋利,而有时结果反而使民众受苦。……今天并不否认,自己在赣南得到了 许多做人做事的经验,但是有许多经验,就是一种人民受苦的代价。”(李松林《蒋经国大传上》P116)

蒋经国后来在台湾主政之所以会成功,是因为蒋氏真正从民众所需所求入手,推行民主改革,恪守法制,开放选举,不再追求华而不实的政绩;是因为他不愿再当“领袖”只愿是“一个普通的国民”[详细],并不是因为蒋孝严所说的什么“把‘赣南新政’的经验拿到台湾去”。

结语

对热衷官场者来说,蒋经国的“赣南新政”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而对于亿万民众而言,这样的辉煌政绩却并非“福音”,还是少些为妙。


网友评论

已有480条评论,共6130人参与

[热帖] 发表评论:蒋经国的“赣南新政”

家在赣南听老人说起不少蒋的事迹,说句逆天的话,如果蒋经国一直治理赣南的话,说不定赣南比现在还强

[热帖] 发表评论:蒋经国的“赣南新政”

诋毁经国先生也不要这样无耻啊?现在的江西,最文明的地方就是赣州了,假如不是经国先生当年的训导,能有这样的结果吗?我是南昌的,我也接触过不少赣州人,说实在话,赣州人比南昌人有内涵多了。

[热帖] 发表评论:蒋经国的“赣南新政”

作为一名赣南人总感觉政策由比现在好多了,说他宣传这么多,再怎么假宣传也比不上现在的在中共宣传部领导下的那些单位了````

发表评论:蒋经国的“赣南新政”

还好意思说人家,怎么不说“文革”。就算真的像文中所说的那样,也比现在大多数地方政府好。

发表评论:蒋经国的“赣南新政”

是百步笑五十步

[引用] 来自 忻州市 的发表于 2012-08-31 08:53:50

哈哈笑死人了 五十步笑百步啊

发表评论:蒋经国的“赣南新政”

昨日赣南如今日重庆何?

发表评论:蒋经国的“赣南新政”

老家赣州南康,当地百姓对蒋经国的印象很好!

发表评论:蒋经国的“赣南新政”

md,无脑果粉太多了。

发表评论:蒋经国的“赣南新政”

蒋经国治理赣南期间真正做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发表评论:蒋经国的“赣南新政”

说蒋经国的行政坑苦百姓,那么我们现行的政策有多少是为百姓谋福利的?有多少百姓拥护的?你们也敢像蒋经国一样放民意调查箱在街头吗?蒋经国亲自接待有诉求的百姓,现在有多少当官的为民做主的?这篇文章我看就是乌鸦笑猪黑!

; )

《转载》不学习的女人只有穿不完的地摊货

《转载》高三生另类标语:不学习的女人只有穿不完的地摊货

作者 /余淼 贺亚冬 来源 /大河网 插画 /Jack Hudson

"有人觉得这些标语新颖励志,又有人觉得有看不起普通劳动者之嫌。唉,只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压力山大国的孩子早晓世’。"


【微博】

高三学生上传另类班级"励志标语"

"不学习的女人只有两个下场:逛不完的菜市场,穿不完的地摊货。不学习的男人只有两个下场:穿不完的阿迪吊丝,捡不完的破瓶烂罐。"由网友"@丁灏轩"晒出的班级励志标语,自8月22日现身网络以来,引发网友如下热议:

"很形象,想知道学校怎么会用这种方式去激励学生?"

"标语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出现的?是不是学校一种开放性的教学理念?班主任怎么看?学校怎么看?"

据了解,"@丁灏轩"是平顶山市某中学高三(3)班的学生。据他在微博评论中的介绍,"(标语)是两个人写的,其中我是一个,关于男人的标语是我写的"。

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校园氛围,让这名高三男生在紧张的学习压力下,写下这种颇有些调侃意味的"励志标语"?

【校方】

这是宽松环境中学生的自由言论

经了解,丁灏轩就读的高中,是平顶山市确定的首批6所示范性高中,2005年12月被评为省级示范性高中。

昨日,该校教务处一位男老师接受采访时称,发布在微博上的板书标语,是学生自己写的,在学生之间传播,不是校方的意思。老师们知道励志板书这件事,但并不 清楚这是由哪个班的学生上传到微博的。"学校不禁止学生的言论,他们在校园里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表达自己的思想,他们还有自己的学生会。总的来说,我们学校 学生的言论氛围还是比较宽松自由的。"这位老师还告诉记者,在一些重大活动或者考试前,学校也会拉出一些条幅,学生们会在上面签上自己的豪言壮语。

【评议】

对于个性十足的90后标语也要与时俱进

细心的网友可能发现,出现在"@丁灏轩"所在班级板书上的话,是早已广泛传播的网络语言。学生将网络语言运用到生活中,以此励志,教育专家对此有何看法?

昨天下午,郑州九中校长田宝宏博士接受记者采访时,从三个方面解读了"励志标语"。"第一,在创新思辨的年代,大家会用不同的观念去看待问题。年轻人尤其 是学生的网络语言很丰富,他们会在生活中活学活用,这不奇怪。第二,我个人认为,学校支持学生言论自由的意思是,当学生对同一件事情表达观念不同时,学校 开始可能并不完全支持,但也不会立刻站出来发表不同观念。以学生使用个性的网络用语一事来说,学校一般会持有一种开放性的态度,当然当这种事情造成恶性伤 害时,学校会出来制止。"田宝宏博士说,需要我们关注的是第三点,也就是"标语内容本身"。

"我们应该想一想,这样的标语会对孩子产生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影响?在心理上,会对他们起到积极还是消极的暗示作用?从某种角度看,标语内容还是蔑视普通劳动者的,教师应该对这一标语进行分析和解析,让学生们明白事理,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他说。

网友"sula_wanna巴黎巴黎"则称,高三的励志标语总是很有时代特色。对于个性十足的90后高中生来说,"奋斗一百天"、"超越自我"之类的已经过时了。

网友"馨一恒眼镜"说,励志标语有内涵。童鞋们奋斗一年,以期早日创造美好未来,实现伟大梦想。

名词解释

屌丝

屌丝也叫吊丝,是最新网络流行词语,"丝"自称以又穷又矮又多挫折为特点的苦B青年。丝蕴含着无奈与自嘲的意味,后来这词语在互联网中运用很广。有的媒体称丝其实渴望获得社会的认可但又不知道怎么去生活,没有目标缺乏热情。

; )
《转载》 来源 /大河网: 

2012/08/26

《转载》韩涵:“养老责任不能全靠政府”为何引争议?

《转载》韩涵:“养老责任不能全靠政府”为何引争议

2012年08月26日02:49新京报[微博]

真正需要强调的,是政府责任的“加码”,民众养老负担的“减压”。

8月24日,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表示,在养老问题上,既要强调政府所要承担的责任,又要警惕政府责任泛化,警惕社会和老年人对政府期待过高,防止出现福利冲动、福利依赖和福利过度的问题。政府要承担一定责任,但不能承担全部责任(据8月25日《新京报》)。

这样的论调一出,网络中质疑、挞伐之声四起。应当说,养老责任不能全靠政府,并非没有道理,任何一国政府能力都有限,不可能对国民的福利保障承担无限责任,即便在许多社会福利制度优越的发达国家,政府养老也只是养老体系的一部分。但是,如此正常的表述,为何引起如此大的民意反弹?

原因在于,此话说得固然对,但说得不在时机,脱离了中国现实语境。在许多发达国家,由于对社会福利的财政投入实在太高,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由此产生了关于福利依赖和福利过度的反思,要求缩减一些国民福利,减轻政府负担。

但在中国,这样的问题根本不存在,恰恰相反,我们的问题在于,虽然这些年财政资金对养老等社保投入给予倾斜,相对于目前的老龄化速度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财政对社会保障投入力度仍然不够。

据统计,中国各级财政对于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在10%左右,而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巴西,这一比例达到了30%多,在德国、瑞典等欧洲国家,这一比例则超过了40%

一方面是政府投入不足,一方面则是民众的社保负担过重。中国社保缴费率为全球最高,约为“金砖四国”其他三国平均水平的2倍,是北欧五国的3倍,是东亚邻国和邻近地区(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的4.6倍

在 政府财政社保投入不足和民众的社保负担过重的现实下,谈“养老责任不能全靠政府”,实在过于超前。加之,我们目前还存在养老不公、三公等开支挤占本可用于 社保投入的大量资金、高额国企利润未能专化为国民红利等一系列体制性问题,政府善尽国民的养老责任,远未到其能力的极限,还有着很大的资源挖掘空间。

因此,在中国的现实语境下,关于养老,还是慎言政府的“有限责任”,更没必要恐惧福利过度,我们真正需要强调的,是政府责任的“加码”,民众养老负担的“减压”。

当然,“养老责任不能全靠政府”不是不能谈,但还是等到政府能穷尽一切手段为民众谋取养老福利,等到一个广泛覆盖、公平无差别的养老体制建立之后,再来谈这个问题吧。


; )

《转载》中国制造业转战越南麻烦 员工懒散法律朝令夕改

《转载》中国制造业转战越南麻烦 员工懒散法律朝令夕改

2012年08月26日03:29经济观察报[微博]

温州的滕先生是一家制鞋厂的董事长。2008年金融危机深入之际,他主要做了两件事:人员调整;开拓市场,拿到更多国家的外贸出口认证,然后安静等待下一个经济周期的到来。

2009 年,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让滕先生看到了机会。2010年经过一番考察之后,他把自己的部分生产线转移到了越南。“走出去”的道路并不平坦,所幸滕先生 感觉,自己走在正确的路上。他说:“越来越多的中国商人和企业已经敏锐地意识到,越南不只是中国西南边境的邻国,更是一个蕴含巨大商机、值得正面出击的新 兴市场。”

近邻中国、发展模式类似于中国、发展程度落后于中国却又在高速发展的越南,成了不少中国商人海外征战的第一站。统计显示,过去5年中,越南海外资本投资平均每年有22.16%的增长。

走进越南

由于国内制造业利 润不断被压缩以及产品出口受限等原因,很多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正在加快外迁步伐。越南正成为制造业企业迁徙的重要目的地。“相对于中国来说,越南最具竞争优 势的是人力成本、厂房租金以及政策优惠等。”这是2010年第一次到越南考察时,最吸引滕先生的地方。他说:“越南的人力成本约为中国的2/3。目前国内 的普工月薪已达到3000元-4000元,越南还不到2000元人民币。同时,厂房租金方面也只相当于国内的1/3左右。事实上,越南最具吸引力的是其税 收优惠,外资企业在越南前3年免税,第3至5年税率为5%,其后税率约为10%左右,低于国内的水平。”

被问及为什么在东盟国家选中越南时,滕先生说,越南靠近中国,可以方便地依托国内的资源。

目 前中越交通已经走向“海陆空”全方位。河内与北京、广州、昆明,上海与胡志明市已经开通直航,经香港中转的班次更多。南京至友谊关、河内至谅山的高速公路 明年将贯通。从广西北海可以乘船直达越南海防。现在,中国人凭身份证件可以在中越边境直接办理15天的旅游证件,无需签证就可入境越南。

当然,更使人看重的,还是越南经济飞速增长背后巨大的市场潜力。1986年才开始市场经济改革的越南,2003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创记录的7.4%。而越南在高科技、基础设施和服务业方面与中国存在差距,将恰恰是中国商人的市场所在。

国内小企业主在进入越南的过程中,必须要依靠当地华侨的影响力。“这些华侨既是保护人,同时又是介绍人。货物进出口的申请,只要有人介绍、有钱打点就可以拿到。”滕先生说,“正好我们温州有很多的华侨资源。”

当然,滕先生说,在越南做生意必须要面临政策变动等风险。“越南目前的经济环境类似于我国上世纪的60、70年代,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为了规避风险,很多小企业都在越南和中国同时设厂,在越南只做较为基本的原材料粗加工,然后再进口回国内进行深加工。”

其 次,越南的商业法律不太完善,而且经常更改。法律的不健全导致合同的约束力低——中国被广泛讨论的“诚信”问题在越南同样存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慎之又 慎,而且千万不要一次性付清款项。在越南经商的人都知道,海关是一个‘关口’。越南的进出口申报法律语言上常常很模糊,海关官员们的解释和处理会因人而 异。初来乍到时由于缺乏报关经验,货物有时卡在海关一个月都提不出来,公司为此交了很多学费。”滕先生说

此外,员工的“懒散”和迟到习惯也是让人头疼的问题

进出口的中转站

“现 在国内迁到越南的工厂主要有纺织、鞋帽、五金、家具建材、机械零配件几大行业,主要以小企业主居多。”滕先生说,“小企业在越南主要是对原材料进行简单加 工,一方面可以直接在当地市场销售,另一方面还可以再出口到欧美,甚至运回中国。”越南已开始成为中国对外进出口的一个中转地带。

中国的鞋业是典型的出口型行业,也屡遭反倾销调查等贸易措施。滕先生表示,近年来由于贸易摩擦不断,制鞋出口生意越来越不好做。

在越南设厂,出口产品除了可以“零关税”进入日韩以及印度等国,产品还可绕过直接对欧美等地出口所要面对的较高贸易门槛。

“中 国-东盟自贸区可以作为国内企业开拓更广阔国际市场的‘跳板’,通过‘政策’方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方秘书处常务副秘书长许宁 宁表示,目前,东盟还与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建立了自贸区,实现了“零关税”,但中国只与其中的新西兰建立了自贸区。国内企业可利用东盟与 其他国家签署的自贸协议,到东盟设厂,将出口东盟的商品进行二次加工,改变其原产地属性后再出口至其他与东盟签署优惠贸易协定的国家,实现多个优惠政策的 “叠加”。

他举例说,日本是世界第三大鞋类进口市场(中国香港地区除外)。在日本鞋类产品进口中,中国鞋占有绝对主导地位,市场份额达70.2%。在日本进口鞋类中,中国的塑胶鞋和纺织面鞋的市场份额超过了80%。“但是,与美国的鞋类进口几乎完全自由化所不同的是,为了保护本国制鞋业,日本对进口鞋类实施关税配额制,也就是以关税来限制进口量,超过配额部分的进口鞋,被课以高关税,以控制进口量。”

滕先生也表示,鞋企的产品出口日本,其进口关税征收近10%。但选择从越南加工出 口的话,由于越南所在的东盟经与日本建立了自贸区,实行了“零关税”,中国产品借此可巧妙避开日本的高额关税,打开对方市场。同样道理,中国其它产品出口 欧盟常被征收重税,“借道”东盟国家就可减少许多麻烦;包括一些产品出口印度受到种种限制,“借道”缅甸也能方便得多。

同时,越南还是海外产品进入中国的一个中转站。滕先生说:“通常是欧洲、美国的货物先运至中国的香港特区,然后再到达越南,由广西口岸最终运至中国,从而打破国内进口高关税的束缚。”

按照新的关税优惠协议,皮革化工原料、生皮、半成品革、成品革、生毛皮和已鞣毛皮等皮革原材料的进口关税已降至0,而在去年中国对东盟的相关产品进口则征收了平均1.7%的关税。

业内人士表示,皮革企业要积极地了解东盟等国家市场动态,打好“政策牌”,部分原材料可以考虑从东盟等国家进口,这也是在贸易摩擦加剧的国际形势下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有力途径。


; )

2012/08/22

北京等六大城市可为外地户籍人员办理出入境证件 -「台湾摄影自由行」

666


《 转载》北京等6市9月起为外地户籍人员办理出入境证件

2012年08月22日10:06公安部网站

为 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安出入境管理工作的新期待,进一步方便异地就业人员和在读大学生就近申办出入境证件,公安部推出便民利民新举措,决定自2012年9月1 日起,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州、深圳等6个流动人口较多的城市实施允许非本市户籍就业人员和高等院校的在读大学生异地提交出入境证件申请的便利措 施。

在 上述6个城市就业的非本市户籍人员可持户口簿、二代居民身份证、暂(居)住证,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出具的在就业地连续一年以上缴纳社会保险的证 明;高等院校在读的非本市户籍大学生可持户口簿、二代居民身份证以及就读院校出具的在学证明,向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申请办理普通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 及各类签注、往来台湾通行证及各类签注(包括首次申请、换补发证件、证件失效重新申请以及证件加注)。

公 安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公安部授权上述6个城市的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代申请人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接收申请材料,并制作出入境证件。出入境 证件申请仍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审批。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将在受理申请后的30日内签发出入境证件。被告知不予签发出入境证件的 申请人,依法享有在户籍所在地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对于弄虚作假骗领出入境证件的申请人,公安机关将依法处理。

这位负责人说,近 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非户籍地就业和学习人员数量逐年增多。此类人员常年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学习,依据现行规定需返回户籍所在地才能申请因私 出入境证件,花费的时间和成本较高,迫切希望就近申办出入境证件。在北京等6个城市开展为非本市户籍就业人员和在读大学生办理出入境证件工作是公安机关践 行“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理念,为更好服务人民群众而推出的又一项出入境便民利民措施。该措施积极探索对公民申办出入境证件条件和程序进行改革,使流动人 口与户籍居民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广,受益群众多,对便利公民出行,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原文:http://news.qq.com/a/20120822/000855.htm?qq=0&ADUIN=413181542&ADSESSION=1345604639&ADTAG=CLIENT.QQ.4687_.0

www.facebook.com/AroundtheWorldin120days -「120 天單人環球影像行旅」
; )

2012/08/21

摄影教学有感 -「台湾摄影自由行」

摄影教学有感 -台湾摄影自由行

 

从摄影术诞生以来,摄影器材不断日新月益,但摄影理论确依然没有多大变化。

 

从我们祖父级的“座架/大画幅相机”上的 3~5个操作按钮,到至今“专业级数位相机”上的数百个操作选项按钮。

 

:“座架/大画幅相机

:“专业级数位相机”

 

自从笔者在上海任教以后,发现学生所拥有的相机也是“日新月益”,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确都身陷在“数百个操作选项按钮”的困扰中。

 

其实笔者想说的是:科技真的给摄影学习者带来更方便的捷径吗?

 

图三:“笔者的第一部相机”

 

这台相机除了后部的“软片 & CCD”的差别之外,与现今“数位相机”并没有多大差异。

 

第四图:相机的“焦距、光圈、快门”操控部件。

第五图:相机的“快门速度/感亮度”操控部件。

 

回归基础的“摄影理论”上,摄影术主要控制的还是在“焦距、光圈、快门”上,在原传统胶片相机时代,“胶片”是用“购买”的,现在不用买了,取而代之的是“数十项选项按钮”,而“滤镜、暗房”则被“电脑软体”取代,所以原来的“朴素”转而“繁华”、原来的“简单”转而“复杂”,意味着学习者得投资更多在购买、学习“电脑和软体”上,而愈陷愈深在“科技”的泥沼中。

 

第六图:相机的操控部件名称。

 

以上,是传统胶片相机的个个操控部件,基本上学习者只需要认识这些部件的“原理、功能”就可以完全控制这部相机了,然后可以放心思在更重要的“创意”上,而现代的“科技”?导致学习者得先读完厚达 1~200页的“说明书”才能找的到哪个是哪个功能的按钮。

 

举以“曝光补偿”为例,在笔者的第一部相机上,根本没有所谓“曝光补偿”的装置,但是熟悉理论的话,你会知道“感亮度”的进位是采 1/3级整体曝光,而它就带着“内置测光表”工作,于是“感亮度转盘”不再只是调整感亮度的装置,还是笔者的“曝光补偿”转盘。

 

现在每出了一台“新相机”,笔者就得去看看厂商又发明了什么“新装置”来困惑使用者?这么说是因为在“摄影史”中能传世至今的“作品”,全是那些“机械、半机械式”的器材办到的,所以我们实在应该去“升级”我们的“大脑”而不是去追逐器材上的“超级”功能。

 

工具始终是“工具”,应该是你“驾驭”工具,而不是让工具驾驭你。

 


台湾摄影自由行- 摄影课程教学有感 - 2012


www.facebook.com/AroundtheWorldin120days -「120 天單人環球影像行旅」

; )

2012/08/16

第一季,第一幕太吊了,值得一看!!!

2012-07-05-the_newsroom

第一季,第一幕太吊了,值得一看!!!

http://bk.pps.tv/ct203204853/

新闻编辑室第1季 外文名: The Newsroom

《新闻编辑室第1季》的剧情简介

《Newsroom》讲述了一个虚构电视台“亚特兰大有线新闻台”(简称:ACN)台前幕后的故事,大体上将基于MSNBC的节目《NBC新闻倒数之凯斯点评》。杰夫·丹尼尔斯将饰演Will
McCallister,而饰演ACN新闻部主席Charlie
Skinner的则是老戏骨萨姆·沃特森。在剧中有这样一幕,年轻有才华的电视制作人被从CNN挖角到ACN,他意识到,这份工作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样无忧安全。

; )

2012/08/15

台湾摄影自由行 – 拍摄计划(环岛)

Taiwan-pic

台湾摄影自由行 – 拍摄计划(环岛)


摄影台湾的计划可以从很多角度切入,但是如果是你第一次去台湾,建议你利用这15天作一次“环岛”之旅,把全岛概略性的体验过一次,未来再针对你有兴趣拍摄的主题设定专题拍摄计划,而亚瑟老师也就利用你旅行的这15天里巧妙的布置了一期的摄影课程,现学现拍,15天之后,除了环岛旅行的丰硕收获之外,还可以额外带着“入门级”以上的摄影功力(图片)满载而归。

“环岛”摄影之旅
摄影课程分别于每日午晚餐后的一小时进行(每日二小时),午餐后以教学为主,晚餐后以检讨复习为主(共24小时),特点是每日所学到的知识在第二日即可操作验证,避免了在正规摄影课程里长达三个月的时间里“学了忘、忘了学”的弊病,而且指导老师随队移动,在拍摄中同时解决你所遇到的困难,更能提昇学习的成效。

[摄影课程内容]于另文。


「台湾摄影自由行」- 祝愿所有台湾行的朋友都留下最美的回忆。
台湾 摄影 自由行 个人游

雅色影像工作室@上海
www.facebook.com/AroundtheWorldin120days -「120 天單人環球影像行旅」

; )

2012/08/14

台湾摄影自由行 – 环境介绍(文化)

台湾摄影自由行 – 环境介绍(文化)

文化: 台湾文化

台湾文化中以闽南人为代表的闽南文化、客家人代表的客家文化与外省人带来的新文化在台湾共处融合。同时,还有原住民所代表的南岛文化。除此之外,由于台湾日治时期长达50年(1895年—1945年),加上当代的欧美与东亚流行文化对台湾的深刻影响,台湾文化也融合了日本、欧美等地的文化特色。

台湾原住民族:

原住民小女孩

台湾原住民族属于南岛民族,目前约四十多万人。依据人类学者的研究分析,原住民的屋架建筑、火垦、食槟榔、纹面、皮衣制作、轮舞等文化习俗,都与传统的南岛文化相近。过去大多数的原住民都是以传统游耕及狩猎为主要的生产方式,近年来靠近平地的原住民则与汉人的生活方式接近,但是部落组织的维系仍然保留着。亲族制度中,泰雅族、布农族为父系社会;阿美族、卑南族则为母系社会。部落组织中,鲁凯族与排湾族为贵族社会;赛夏族、布农族则为氏族社会。

原住民重视祖灵信仰,相信祖灵居住在山上,并且会保护族人收获丰盛。几乎各个原住民族都有丰年祭,各族也有自己独特的祭典,例如布农族的射耳祭(以箭射兽耳祷求猎获丰收)与小米祭;赛夏族每二年举办一次矮灵祭,达悟族的飞鱼祭,排湾族人的五年祭。此外,卑南族重要的祭仪有海祭、男性的猴祭及女性的锄草祭等。南邹族相信祖灵依附在收藏的贝珠中,因而有子贝祭;邹族则有战祭、收获祭。

另外,原住民的音乐和工艺也具有相当特色。鲁凯族的陶壶及琉璃珠制作、雕刻艺术,布农族的皮衣制作技巧、邹族的揉皮技术。布农族的多音部合唱、阿美族的无半音五声音阶则是其音乐特色。

客家族群:

客家族群强调的文化,是以刻苦耐劳、坚韧刚强、开拓创业、团结奋进的“硬颈”精神而着称的。客家族群从中原迁徙往南发展并保持了强大凝聚力,在语言、风俗、习惯、文学艺术等方面,都留存着丰富的中原古风,守礼重义、好学问、讲伦理的风气,是客家民系的特质。客家人自迁台之后,形成的客家庄,是强而有力的家庭组织,在昔时农业社会中,维持了稳定的生活方式,不但谋求经济上的自给自足,也是对外共同抵御及扶养老弱孤寡的依据。

客家花布包。

在建筑上,台湾客家有“宗祠”、“公厅”等客家特殊建筑类型。在建筑材料运用上都是因地制宜,用泥土、火砖、木、竹,都以在地资源优先考虑。在建筑色彩上吸收了闽南“红砖红瓦”的风格而非“白墙乌瓦”。在空间格局的设计上坚持着公厅的家族性公共空间的规矩,另一方面也因地制宜形成在地化客家建筑风格。例如著名的新竹县北埔天水堂姜屋、屏东县佳冬萧屋、六堆伙房与美浓烟楼等等客家传统建筑,都可以看到台湾客家建筑落地生根的具体轨迹。在服装上,过去客家人有自己的日常服饰“蓝衫”,但现已成为表演的象征性穿着,近来北部地区也有“客家花布”的服装设计以及新创造的“客家衫”,期待成为新的客家服饰。台湾在2001年成立客家委员会,并举办“台湾客家文化艺术节”、“客家桐花祭”,创设“客家电视台”,使得台湾客家文化得以充分展现,台湾客家语得以复兴。

闽南人:

台湾的闽南人也涵盖闽南化的平埔族群与近四百年来由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渡海来台之移民的后代。昔时移民主要分成漳州人和泉州人两大支,属汉族,一说以汉化的百越民族为主。漳州移民主要居住在中部平原地带、北部沿海地区及兰阳平原,故漳州腔被称为内埔腔;泉州移民主要居住在中部沿海地区、台北盆地,故“泉州人居住在海滨,漳州人居住在内陆平原”的说法,仅在台湾中部地区符合此一分布。在移民初期,泉州、漳州之间时有泉漳械斗,今皆自称为“台湾人”,不再区分泉漳。住宅元以闽式建筑为主,后空间设计融入日式塌塌米和室。

战后大陆移民(外省)族群: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1/C0112800150/life/life_1.htm

眷村


「台湾摄影自由行」- 祝愿所有台湾行的朋友都留下最美的回忆。
台湾 摄影 自由行 个人游

www.facebook.com/AroundtheWorldin120days -「120 天單人環球影像行旅」

; )

台湾摄影自由行 – 环境介绍(艺文)

台湾摄影自由行 – 环境介绍(艺文)


教育与艺文:
台湾现行学制为国民小学6年制、国民中学3年制的义务教育,高级中学3年制(含高级职业学校)、普通大学4年制,部份大学建筑系所、兽医学系为5年制,牙医系为6年制,医学系为7年制。技职教育体制有五年制专科学校(五专)、二年制专科学校(二专)、二年制技术校院(二技)与四年制的普通大学、科技大学及技术学院(四技),大学可设置研究所,培育硕士及博士等研究人才。
台湾的高等教育相当发达,已有172所大学院校,分别提供重理论的普通大学、与重实务的科技大学或技术学院。台湾每年有14万名考生参加1月底或2月初的大学学测,有7万名考生参加7月1日~7月3日的大学指考;九十九年大学指考分发结果,学生录取率达94.87%。另有16万名考生参加4月中的四技二专统测,九十九年四技二专日间部登记分发结果,学生录取率为85.44%。台湾有153所大学院校设有研究所,但是每年也有许多学生选择出国留学,包括平均每年赴美国留学的1.3万人。
在高级中等教育方面,可分为强调综合理论与道德素养教育的高级中学与以技职教育、职场专业培养为方针的高级职业学校(皆为三年制)。
另在非正式教育机构还有2─6岁学前机构幼儿园,训练学生加强某特定科目的补习班,家庭教育也是教育的重要一环。社会教育方面,台湾终身教育风气盛行,各地都有专为成人教育设计的学院机构。技术教育方面,台湾有隶属行政院劳委会的职业训练中心与民间各类语言或计算机等学习机构。由于网络发达,因此不少机构及坊间开办网络教育,以建构网络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动机,进而带动网络学习。

艺术 :
戒严时期,政府以官方力量推动文化发展,推动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文化呈现反共、传统、一元的特质。1987年,台湾解严后,多元文化思想受国内外许多因素推波助澜下逐渐兴起。
1996年,开始出现本土化或去中国化浪潮。 台湾目前有三所著名之艺术大学,分别是台湾艺术大学、台北艺术大学、台南艺术大学。
舞蹈方面,除了充分表现台湾文化意含的民俗舞蹈(如:八家将、新港舞步、阵头),而台湾在现代舞的成就相当非凡,尤其林怀民先生所创立的云门舞集。

文学:
在民国政府迁台初期,政府大力推行反共、怀乡文学,著名反共文学作家有王蓝(代表作《蓝与黑》)、姜贵(代表作《旋风》)和司马中原(代表作《狂风沙》)。同时,西方现代文学也是当时台湾文坛的重要力量,白先勇、王文兴为其代表,而现代主义文学代表作则有《台北人》、《家变》等。
1960中后期开始,一些本土作家以《台湾文艺》、《笠诗刊》为阵地,重拾乡土素材,关注农民与劳工等底层阶级的命运,作品隐含批判精神,终致在1977年引发了乡土文学论战。解严后,文学更加多元化。近几年,伴随网络兴起,网络文学成为新的风潮。

美术、戏剧、舞蹈与音乐 :
台湾的美术在1950年代,画坛主流以大陆来台的水墨画家与日治时期的本土西画家为主,绘画技巧比较传统。
1960年代开始,新生代画家引入西方的抽象画等风格,美术风格走向西化。
1970年代乡土意识抬头后,绘画题材再趋本土化。解严之后,美术界生态多元自由,风格也日益前卫。

歌仔戏。

戏剧方面在二战之后,由于早期政府的大力推广下,京剧等中国剧种在台湾得到大力扶持;另一方面歌仔戏、布袋戏等本土剧种则仍是庶民大众的重要娱乐方式。随着电视的出现,布袋戏、歌仔戏开始讲求声光效果,重新获得人们的重视。而国剧与国语话剧则融入创新元素,经常以小剧场等形式表演,舞台剧表演成为台湾极具活力的艺术活动。
战后初期,台语歌曲一度流行,音乐界也创作了大量反共爱国歌曲。在民间,由香港传入的国语流行歌曲和美国音乐风行一时。
1970年代,知识青年疾呼「唱自己的歌」,校园民歌因此风行,此时知名的民歌手有胡德夫、杨弦、李建复、施孝荣、邰肇玫、黄大城、叶佳修、苏来、包美圣、潘安邦等,之时唱红了许多清新的民歌,比如:中华之爱、抓泥鳅、龙的传人、乡间的小路、如果、秋蝉、风中的早晨、让我们看云去、小草、风告诉我、再别康桥。而同一时期,台语流行乐坛受到1970年代以后受日本演歌文化影响,那卡西和夜总会等秀场文化在台湾也十分盛行,如江蕙、黄乙玲等知名台语歌手即是出身秀场的代表人物。

邓丽君

1980年代,讲究「字正腔圆」的国语老歌风行一时,其代表人物是有亚洲歌后之称的邓丽君和金钟奖歌王费玉清,费玉清至今仍在两岸三地和全球华人地区,演唱会连连满场深受青睐,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邓丽君和费玉清的歌声。
受到西方摇滚乐的影响,在民歌时期结束后,罗大佑等人将社会百态、政府等当时受到压榨的百姓生活写成歌曲,造成知识分子一时引起的共鸣。
1990年代以来,由于台湾解严与社会风气渐开,造就自由化的创作与发展环境,除了台湾本土歌手,港澳、星马、中国大陆等其他华人地区的歌手大多来台发展,使台湾成为世界华语流行音乐的中心。

电影 :
台湾电影起始于日治时期,进入民国时期后,随着两岸的分治,台湾电影在官营制片厂的经营下,拍摄大量国语剧情片,其中不少都带有反共色彩。同时,闽南语电影也悄然兴起,题材以民间故事等为主。
1960年代,健康写实电影成为电影界的主流,代表作有《蚵女》、《养鸭人家》等。同时,香港制作的电影也在台湾广受欢迎,也影响到台湾本地的电影制作路线,爱情片、武侠片和功夫片成为一时的主流。
1970年代,伴随着外交困境,中影制作了大量的爱国政宣影片,如《梅花》、《汪洋中的一条船》等。
1970年代末期,以翻拍作家琼瑶的小说为主的爱情片,在台湾掀起一阵潮流,捧红了双生(秦汉、秦祥林)双旦(林青霞、林凤娇),搭配电影的主题曲也大为流行,比如:雁儿在林梢、我是一片云。
1980年代起,《儿子的大玩偶》等影片开始了「新电影」风潮。解严之后,后新浪潮电影兴起,李安与蔡明亮成为这一时期的代表导演。同时,伴随着美国电影为主的洋片的大举进入,加上台制电影以小众观赏的艺术电影为大宗,国片的环境与市场日益萎缩低迷,虽偶有电影出现票房佳绩,且每年均有台制电影在国际的电影奖获奖,但台湾电影产业在整体上仍然呈现疲态。
经过1990年代以来的低迷后,2008年上映的《海角七号》
创下超过新台币五亿元的票房成绩,并带动同期上映其他台湾电影的票房上扬,可说是为长期低迷的国片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以《海角七号》为转折点,台湾自制电影开始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一反以往艺术电影占多数的状况,市场较大的商业电影重新成为台湾电影产业的主流,如2011年上映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和《赛德克•巴莱》,自该年8月中旬至10月上旬,连续8周跃居台北周末票房冠军,改写美国电影独占市场鳌头的局面,被视为台湾「国片复兴浪潮」的一个重要象征。

媒体 :报纸、电视台和广播电台

台湾的媒体产业发轫于日治时代,第一份报纸是创刊于1896年的《台湾日日新报》(第一份中文报纸则是创刊于1923年的《台湾民报》),第一家广播电台则是创立于1931年的台湾放送协会,当时主要媒体均与官方有相当程度的关系。进入民国时期后,台湾的主要报纸与电台仍由官方掌握,1949年实施戒严后,官方实施报禁,出版品与电子媒体也受到相当程度的管制。
1962年,台湾电视公司成立,这是台湾的第一家电视台;不久中国电视公司和中华电视公司陆续开播,台湾电视业进入老三台时代。但当时三台都由政府机构与执政的中国国民党掌控,在娱乐大众的同时也扮演政府倡导的工具。
1969年,中视播出《晶晶》,是为台湾的第一部电视剧。
1987年戒严后,报禁于1988年1月1日正式解除,至此台湾的报业、杂志、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体顺势蓬勃发展,使得媒体自由化,民众将媒体视为生活中的一部份,绝大部份的信息更是由传播工作者的传达因而得知。同时歌仔戏与布袋戏也纷纷登上屏幕,传统艺术不再只能以固有形式进行表演。
1993年,政府开放成立民间成立有线电视台,随后在1998年又开放了首家民间经营的无线电视台民视。而为普及多元文化与尊重弱势群体,又陆续开播了公视、客家电视台与原住民族电视台。
在解严之前,台湾影响最大的两份报纸是《联合报》与《中国时报》,1980年代后,《自由时报》兴起,形成三大报。近年,《苹果日报》快速发展,报业格局再演变为四大报。广播事业亦有发展,除了传统的中广等之外,飞碟电台、港都电台、KISS
Radio等亦成为重要的广播电台。网络也快速兴起,网络文化亦成为台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台湾意象:

霹雳布袋戏主角:素还真
行政院新闻局于2006年年初举办「寻找台湾意象」系列活动,系作为定位台湾「品牌」的一个起点,希望透过全民参与凝聚共识,发掘台湾许多美好而独特的风貌。由民众和网友以手机票选和网络票选出足以代表台湾的「台湾意象」24名,共有529,676票。再以五大意象为主题举办台湾意象征图活动向民众征图。
依票选名次分别为布袋戏、玉山、台北101、台湾美食、樱花钩吻鲑、台湾岛屿图、阿里山、花莲太鲁阁、原住民图腾、云门舞集、总统府、日月潭、客家桐花、歌仔戏、庙会、野百合、高雄爱河、蝴蝶兰、晶圆、圆山饭店、凤尾蝴蝶、台湾猕猴、24小时的生活、元宵花灯。
民众自行推荐的意象前五名则为KTV、小绿人、慈济、「台湾人的精神」以及淡水。

台湾之光:
旅美棒球选手王建民,是众多被誉为「台湾之光」的人物之一。
2000年代以来,台湾各领域的人物陆续在国际上以各种的奖赏、战绩、事迹、发声,进而引发全球目光对台湾的关注,让台湾一跃成为国际间瞩目的名字。台湾之光一词为近年才出现的,因台湾长期参与国际社会阻挠与政治上的两党分众;当陆续有台湾人以实力站上国际瞩目舞台往往会引起激励、团结国内社会;一般都是超越政治认同并引发台湾认同。台湾的媒体与公众将许多台湾之最、台湾第一的人事物,陆续的冠以「台湾之光」的头衔,进而团结民心,产生民族正气、骄傲。其中不乏杰出的运动员、艺术家、学术界、NGO组织、市井小民、感动人物等领域。


「台湾摄影自由行」- 祝愿所有台湾行的朋友都留下最美的回忆。


www.facebook.com/AroundtheWorldin120days -「120 天單人環球影像行旅」

; )

台湾摄影自由行 – 环境介绍(语言)

Chinese-1

台湾摄影自由行 – 环境介绍(语言)

语言与文字:国语文、台湾国语、台湾语言和台语文

台湾人使用中华传统的正体中文。由于义务教育的落实与战后初期的强制推广,民国国语(普通话)是目前台湾人之间最通行的主要语言,另外次要常见的语言为闽南语与客家语原住民族语,由于中华民国政府与民间非常注重英语教育,且因日本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统治台湾的影响使年长者普遍可使用日语,因此常见使用外国语言为英语和日语,本土语言与文字也大量吸收不少这些外来语,即使台湾人使用与其他华人区域使用相同语言,但仍有相当不同差异。
台湾也保留了原始族群、原有省份的语言、方言与外来语言。如台湾原住民各族的语言、方言闽南语、客家话以及其他各省的方言,其中以闽南语与客家话为大宗,而平埔族由于与汉人通婚,加上生存压力,其语言大多已几乎消失殆尽。

台湾海峡两岸用语差异:

民国政府所推行的国语是以现代北方汉语语法和北京话语音,但由于「国语」已经在台湾独立推行60余年,本地住民(闽、客、原)在接受语言的过程中,国语也深受台湾语言的影响,造成卷舌音、地域性方言、儿化韵逐渐消佚,加上词汇差异,以致与在中国大陆所使用的「普通话」有很大差异,
有部分中文词汇与中国大陆有少许不同,一些来自台湾本土语言或外来语的新词汇(主要是闽南语、日语与英语),例如:「杠龟」(赌输、没有中)、「夯」(热烘烘、流行)与日语「欧吉桑」(男性长辈,おじさん)、瓦斯(煤气,日文:ガス)、黑轮(关东煮,日文:おでん)、巴士(公共汽车,英文:Bus)等等皆融入了台湾的国语字汇而与中国大陆用法不同,有些则是因为两岸分治后交流变少,造成了许多用词习惯的差异,例如:中国大陆用词多用「圆珠笔」,台湾用词多用「原子笔」,于是有语言学家因此称之为台湾华语。但两岸交流频繁与网络文化流行,也产生不少特殊字汇。

宗教和民间信仰:

彰化县鹿港天后宫,是台湾中部知名的庙宇之一。
台湾人民广泛接纳各类宗教信仰,且政府与宗教之间政教分离,举凡佛教、道教等宗教信仰皆有一定的追随者。就信仰人口而言,佛教与道教(包含民间信仰)为台湾两大宗教,大部分汉人同时信仰佛教、道教与儒教混合的信仰,而其它宗教虽然较不普遍,但也拥有不少的信众,如基督教(新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一贯道等。此外,新兴宗教、气功法门等广义的宗教信仰,在台湾也各有不少信徒,并常有相当活跃的传教活动。此外,原住民部落以信仰基督教者居多。
台湾民间信仰普遍祭拜着释迦佛、观音、玉帝、王爷、妈祖、孔子、关公、城隍、土地公等神祇。如今,佛教、道教、儒教等宗教在台湾的区分已经非常暧昧,他们相互影响融合而成为另一种多神教,在寺庙中各种不同宗教的神灵被共同祭祀,也是常见的事;如艋舺龙山寺主祀佛教观音菩萨,也兼祀道教的妈祖、关帝君、文昌君、三界公、水仙王等。这种融合佛道的民间宗教对社会生活影响相当大,而各地也有各自盛行的神明祭典。


「台湾摄影自由行」- 祝愿所有台湾行的朋友都留下最美的回忆。

www.facebook.com/AroundtheWorldin120days -「120 天單人環球影像行旅」

; )

臺灣攝影自由行 – 環境介紹(饮食)

臺灣攝影自由行 – 環境介紹(饮食)

饮食文化 :台湾料理和夜市

担仔面

台湾汇聚着来自中国各地的人们,他们带来家乡的饮食,与当地食物和烹调相结合后,发展出独特的小吃料理。如刈包源自福州当地的虎咬猪,台南担仔面是福州漳州口味,臭豆腐则源自湖南。另外,台湾饮食还深受西方影响,珍珠奶茶就是西方饮食和中华饮食的结合体。
台湾传统料理大致有海鲜丰富、酱菜入菜、节令食补等特色;倾向自然原味,调味不求繁复,“清、淡、鲜、醇”是台湾菜烹调的重点,不论炖、炒、蒸或水煮,都趋于清淡,且喜以沾料调味。台湾菜的清鲜美味也在所有以调味浓厚(如台湾客家菜或粤菜)取胜的地方菜中独树一帜。炎热天候同时也使一些带有酸甜味且开味的菜肴出现在台湾菜中。

台湾因为四面环海,海资源丰富,又在日治时期受到日本菜的影响,出现了不少海鲜开胃菜(冷食或生吃),所以生鲜凉菜也是台菜中的一大重点。海鲜滋味本来就很鲜美,因此不需要使用太多繁复的佐料或用复杂的方法来烹调海鲜。也正因为烹调方式容易,海鲜料理如虾、鱼、蟹等攻占了台湾菜的席面。如拉面、寿司、味噌汤亦是常见料理。台湾菜素有“汤汤水水”之称。早期能移民来台的汉人(又其以闽南人占多数)只限男性。
因为要忙于农耕开垦,同时当年的物质也不如今日充裕,为了方便,他们常常煮一锅可为汤又可为菜的羹菜,既营养又方便。闽南式羹汤至今在台湾民间依然受各族群喜爱,其中西卤白菜和生炒花枝均为代表。又有香菇肉羹汤等。

重要的台湾料理有牛肉面、担仔面、大肠(蚵仔)面线、卤肉饭、臭豆腐、蚵嗲、肉圆、鸡肉饭、肉羹、淡水阿给、肉松、麻荖、贡丸汤、蚵仔煎、棺材板、油饭、甜不辣、卤味、鸡排、碗粿、车轮饼、大肠包小肠、药炖排骨、猪血糕、珍珠奶茶、木瓜牛奶、豆花等。早餐则有台式早餐店贩卖各式汉堡、火腿蛋(吐司)。另外,台湾各城镇均有以贩售杂货、饮食、游戏等商贩聚集的夜市,是庶民生活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臺灣攝影自由行」- 祝愿所有臺灣行的朋友都留下最美的回忆。
台湾 摄影 自由行 个人游

www.facebook.com/AroundtheWorldin120days -「120 天單人環球影像行旅」

; )

臺灣攝影自由行 – 環境介紹(民俗)

-01

臺灣攝影自由行 – 環境介紹(民俗)

民俗:
台湾百年前即有许多中国闽粤移民,生活方式深受汉人文化的影响。以傳統的農曆作為基礎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是台湾的三大节日,而每逢元宵节、清明节、中元节、七夕等传统节日,在台湾民间也有相同或带有特色的礼俗庆典,如每年三月十九北港的迎媽祖、元宵節著名的地方民俗活動苗栗火旁龍、鹽水蜂炮、王爺遶境儀式的東港燒王船、中元普渡時的頭城搶孤、三峽祖師廟神豬比賽等等等等。

鹽水蜂炮

由於臺灣廟宇香火鼎盛,因此由中國流傳而來的(佛、道教)廟宇文化在臺灣發揚光大,臺灣的城隍,媽祖,關帝君等祭典活動成為臺灣特殊文化,神祇陣頭結合武學和藝術的八家將、宋江陣、舞龍舞獅民俗表演變成臺灣特殊技藝文化,著名有明華園、霹靂布袋戲、九天民俗技藝團...等,其中有些表演團體已邁向國際舞台。在神祇誕辰則常出歌仔戲、布袋戲、戶外電影等,但近期有被電子花車或康樂隊取代趨勢。
傳統民眾頗盛行採信農民曆,並依所載吉辰良時作為房屋落成、新店開張,或婚喪喜慶...等日常活動之準則,也會依其生肖沖卦作為婚姻參考。由於民間盛行安太歲習俗,不少民眾在過年期間會依農民曆所載衝犯太歲的生肖而到寺廟請求安太歲並安置光明燈,再由寺廟代為舉行祭祀活動,以趨吉避凶。
原住民各族各具特色的傳統歲時祭儀文化,如布農族文化為射耳祭(以箭射獸耳禱求獵穫豐收)與小米祭、皮衣製作技巧、多音部合唱;鄒族則是戰祭、收穫祭與揉皮技術;賽夏族每二年舉辦一次矮靈祭;達悟族的飛魚祭;排灣族人的五年祭;魯凱族的陶壺及琉璃珠製作、雕刻藝術;卑南族則為海祭、男性的猴祭及女性的鋤草祭;阿美族的無半音五聲音階等等。

外來文化影响:

日本文化:
臺灣除了受到中華文化及南島文化影響之外,以日本文化對臺灣影響最大,從日治時期受到日本的溫泉、日本酒、雜燴、和室..等影響,到現今日式料理,卡拉OK、電視劇、漫畫、動畫片、電視遊戲、流行時尚等,目前臺灣有三個電視頻道專門播放日本節目和日本動畫,影響可謂深遠。
日治时期所留下的公共建筑多具有日本风格,最具代表性建筑的就是总统府;而台湾的“纵贯铁道”仍延用日式的右驾左行系统;地名方面:高雄、清水、松山也都是日治时代移植自日本本土的一些地名;而在饮食习惯与娱乐生活中所出现的日本语文常常转化为台湾话来使用,例如便当/弁当(饭盒)、刺身(生鱼片)、看板(招牌)、注文(预定)还有气持(音
kimochi,指情绪或心情)等甚至有些已经内化到台湾庶民文化,台语的黑轮是日本的关东煮(发音接近),甜不辣是日本的天妇罗(也是发音接近),等等在台湾语言中不胜枚举。而二战前后台湾的歌曲受到日本歌谣的创作模式所影响,多带有浓厚的东洋风格。

国民政府来台之后曾经禁止日本出版品的输入,并试图消除日本文化的影响;然而日本式的建筑虽能拆除,文教虽能禁止,但是这些做法并不能完全禁绝台湾对外来文化的吸收。1990年代以后,政府逐渐开放管制,日剧《东京爱情故事》首度引进,日本通俗文化在台湾重新活耀普及。目前台湾有十几个电视频道播放日本节目,许多年轻人喜欢日本偶像明星、搜集日本的流行资讯,成了“哈日族”。

但这样的文化现象只是物质上的流行,往往不被认为是精神层面的;而另一方面,常在日本文化中所提到、信义忠勇、牺牲小我而略带的悲剧的性格“武士道精神”、奖崇专业的达人工匠精神,并未成为台湾民众所普遍崇尚的信仰。

也有人指出,日本文化对于台湾老一辈的影响是一种“错置的乡愁”。国民党过去对于河洛文化有一定的限制及破坏,例如电视节目很少有真正的河洛连续剧,最多只是河洛语发音、由外人想像的河洛连续剧(只有语言模仿到,文化及生活却与实际相差很多)。老一辈的台湾人却能由日本连续剧找到更多相近的生活、文化经验;使得老一辈的台湾人只能依赖日剧来解“乡愁”。

欧美文化:
欧美文化对台湾的影响有两个方面较为有特色,第一是天主教与基督教在台湾地方文化中的角色,如台语诗歌的改编,偏远地区地方教堂的贡献等。此外是教育方面,欧美教育在台湾教育界中往往被引为典范,近年来台湾的教改就是基于欧美教育的精神而制定的,此外台湾的森林小学、以及小留学生文化、也是深受欧美教育的影响。至于其他的影响,在很多亚洲地区国家文化中都看得到,例如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电影文化已经强势的将台湾本土电影文化逐渐压缩空间,而欧美的现代建筑思想,如玻璃帷幕的摩天大楼,集合式的社区公寓,河滨公园等,也影响了台湾的建筑文化。

近10多年来還有從東南亞來的勞工,外籍配偶帶來的文化、飲食和生活習俗。


「臺灣攝影自由行」- 祝愿所有臺灣行的朋友都留下最美的回忆。


www.facebook.com/AroundtheWorldin120days -「120 天單人環球影像行旅」
; )

芋仔 & 蕃薯

"外省人"


外省人是对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便已定居台湾的客家人和福建移民对于二战后来台的中国大陆人民”之广义俗称。

  在台湾特指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来台的中国人(新住民)俗称,尤其是1949年后因国共内战失利而随国民政府迁台的大陆居民为最大的移民潮。台湾的“外省人”称呼不仅带有族群含义,一定程度上含有政治与意识型态的意味;早期定居台湾的客家人与福建移民以自称“本省人”同战后来台的中国大陆移民作区别。

  虽然汉族、其他民族及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为五千年中华文明作出贡献,但由于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

不同省籍的华人都有地域上的差异。而在珠江三角洲的三江流域内,外省人、粤语叫外江佬,泛指粤籍华人之外的族群,尤其是讲外省口音或操普通话的人;当然其他省籍也有类似称呼,但对内普遍称呼为“同胞”,而对外以称“中国人”居多。

缘起

  在台湾地区,“省”级行政单位现虽已经虚级化,但“外省人”一词还是习惯性的在台湾被使用。战后中国大陆各省军民移入人数难以有效统计,依据1956年户口普查中,非本土籍人口约93万人,加上未设籍军人27万人,共约121万人,约占当时台湾人口937万人中的13%。目前“外省人”人数因与本省人通婚而难以判定,一般认为约占台湾现有人口的13~15%。

  曾有人建议用广义的“新住民”一词,代替“外省人”。但因无法将“外省人”与近期大量移居台湾的东南亚、大陆
配偶相区别,且在“原住民”与“新住民”之间来台之移民,也无法在此“原--新”二元语境下得到较好定位,是故此一概念虽容易衍生问题。另外也有“49族”一说,此说法是因为外省人大多是1949年随国民政府来台的人士,但此说法鲜少被使用。


图:“芋仔”&“蕃薯”

  关于本省人与外省人,有一个知名的昵称:“芋仔”(外省人)、“蕃薯”(本省人)。二次大战后,台湾因白米价格较贵,本省人常以蕃薯为主食,且台湾的地形轮廓类似“蕃薯”之形状,故台湾本省人往往以“蕃薯”自称;而以芋仔称呼二次大战结束以后迁居来台的外省人。如:随政府来台的老兵常被称为老芋仔;有趣的是芋头是台湾土生作物,反而蕃薯是外来引进的作物。

分布

  外省人多在1949年前后,随着国民政府从大陆迁到台湾。除少数高官将领是搭乘飞机来台外,其余多半为乘船渡海来台,因此集中在高雄港与基隆港上岸,而后政府将外省人安迁至台湾各地,因此台湾各地皆有一定的外省人分布。来台外省人多集中居住在公家安置的地点,形成台湾特殊文化的眷村,亦有一些外省人散布在眷村之外的地方居住,还有以外籍配偶等其他身份的外省人也很常见,但与二次大战、国共内战后来到台湾的外省人的居住环境不同,只有语言、习惯、部分文化相同。

  外省人的人口目前约占台湾人口的13%到15%,依百分比统计,大约300万至340万人,以福建、浙江、江苏、山东、河南、河北、山西等沿海省市及湖南、安徽、四川等中国大陆
南方内陆省份者为多,来自西北及东北的人则较少。目前在台北市,籍贯为外省人口比例者约有80万人,占台北人口将近30%,是台湾外省人人数最多的行政区,亦为外省人比例最高的县市。其次则是花莲县,约占25%。

定义

  一般而言,族群的归属,以父系血缘为主。来台定居的大陆移民第一代男性后来在台湾结婚后生育的子女,由于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常被称为外省人第二代。

  现今台湾人大部分是明郑到台湾清治时期的移民,其中以闽南人和客家人为主,祖籍以福建为主,次为广东、浙江等省,在台湾日据时期结束前来的外省人,一般论为台湾人。

  父母两方若男方为大陆移民,子女在省籍调查时即被归类为是大陆移民。但若男方是本省人,就算是与外省人女性结婚,子女一般被视为本省人。例外如连战其母为外省人,惟其父连震东为本省人(半山)。

  随着时代推移、再加上语言差异的缩小,省籍隔阂已逐渐消失。

语言

  一般来说,在台湾的外省人多半使用国语(普通话),在同乡之间则会使用方言;而闽南人、客家人及原住民之平埔族则以使用闽南话和客家话为主,各原住民族则使用各族母语,在台湾日治时期,不同语言的各族群则多以日语作为交谈媒介。

  国民政府迁台后至1986年,倡导在正式场合使用国语,不使用方言(如学校、法院、军队、公家机关、事业)。部分人士认为,此语言政策对外省人有绝对优势;但对于从大陆各省来台、也有自身方言的外省人来说,学习国语的难度并不比台湾本省人低。目前台湾因职务需要(如医生)而须使用闽南话或客家话方言的相关行业者颇多,台湾本地方言使用能力更被列入求职时的要求。

  用语言来分辨省籍是非常不准确的,在台北市以国语为主流的社会下,许多本省人,甚至二十世纪90年代出生那一辈都不习惯,或者完全不会讲台语。而这些外省人中,最多来台湾的是来自广东和福建一代的,他们要融入台湾的社会可能不用到两三年。

  有许多外省籍艺人台语讲得非常道地,包括己逝电影演员柯受良虽然出生在中国大陆,但台语讲得比台北的本省人道地,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或者像文艺片导演侯孝贤也出生在中国大陆,是正统的梅县客家人,他的台语就是纯高雄腔。全民最大党的主要成员郭子乾、洪都拉斯、白云和邰智源等,都是外省人,台语都讲得很好。

  许多眷村的第二代,因为没有在公家机关上班,在社会上立足,或者从小和本省小孩接触,台语都讲得很道地,反而有讲话会有台湾国语。

  只是因为国语是主流语言,大都市的外省人又倾向政府机关工作而习惯用国语,而台语是属于社会上普偏的语言,学校又不教,不代表外省人就不会去学,语言是环境造成的,许多外省老兵本身母语就不属于官话系统,

孩子又在几乎是本省人的环境下长大,自然就被同化成当地的人了。

  生活情况

居住

  早期来台的外省人人数相当多,其中有不少是逃难到台湾,或是朝鲜战争时期选择前往台湾的大陆出逃人士。

  安顿这些外省人成为早期迁台政府的重要课题,当时国民政府将台湾视为反攻大陆的复兴基地,在对一般外省人安置问题上并没有长期居住的打算,除了部分政府官员住进了日本人留下的官吏别墅或公家高级住宅外,大多都是被集中临时安置居住,形成台湾特殊的“眷村”,然而眷村的安置是临时行的安置,并不是很严谨的规划。

  二十世纪90年代以后政府多将眷村改建成新式国民住宅,进行都市更新,时至今日眷村政策仍对现今社会有所影响。

饮食

  外省人为原本散居在各省市的居民,饮食习惯多元丰富,来到台湾后基本上饮食习惯维持不变,因此许多中国各地的美食小吃,都随着这些移民来台而出现在台湾,后来经流传而融入台湾社会。像川菜、湘菜、浙菜在台湾都有一定的市场,而台湾传统饮食中较少的面食类,包括水饺、馒头、包子等都已经成为台湾普遍的饮食,其中牛肉面更是从眷村中改良发展出来,变成了台湾特色美食之一。而像永和豆浆最初亦为其所创,现已发展至台湾各地,食用者也不限于外省人之中。

职业

  由于大陆移民多为随国民政府撤退来台者,因此在职业上以军人、公务员、教师、公家机关雇员等为多,来台之后一些退役军人经政府退辅会辅导转业成为农民,或者成为工人,而其后代子女则从事各种行业,由于早期大陆移民家庭的社会资源大多集中于上述军公教部门,故其子女投效军旅、从事公教人员者的意愿较老台湾人高。

家庭

  1949年国共内战之后来台的大陆移民之中,多为单身的年轻男性军人,女性较少。其中部分在大陆已有婚室子女,但多半元配并未跟随来台,只有绝少部分人可以举家迁台。因此,不少移民男性都面临婚姻问题,后来有不少与本地人结婚。

  然而有部分老军人,由于政府政策关系一直未婚,形成老军人晚年无依无靠的困境,解严两岸开放探亲交流后,有相当多老兵回到大陆娶妻。

省籍问题

台湾省

  部份本省人认为台湾的省籍情结主要是在政治理念上、而实际上或者可说是蓝绿斗争或统独冲突,台湾因为省籍隔阂所造成的群众大规模流血冲突在二二八事件之后仍有不少对抗。当然,关于省籍冲突的原因,亦有观点认为并不完全只因政治理念不同、单纯的蓝绿对抗等等,也包含生活习惯不同、语言不通(例如:国语VS台语)、抗日战争刚打完时国民政府对本省外省并未一视同仁(对外省人会比较偏心,外省人的福利优于本省人例如同工不同酬等等)。引起二二八事件的原因,有很大的主因是在于本省外省之间的摩擦。

  长达38年的台湾戒严时期,移民阶层在政治、政党、军事、媒体、艺文等领域的优势在1990年代之后逐渐淡化。过去国民党政府在政治及资源分配上让外省移民掌握地方势力(包括县市长、省议会等),但外省移民籍官员(包括政务官与事务官)还是在中央政府占有数量与位阶较高的优势。

  有部分观点认为,台湾在1945年二次大战结束后之后才成为中国领土,但在1949年国共内战国民党退守台湾

之前,仅为中国其中的一个省,不过国民党已经失去了中国的政权,却到1986年才废止“考试法”内容,或鉴于当时国民党政府欲巩固对台湾“一党独大”地专制统治,乃制颁所谓“全国性公务人员考试分区定案额文件”,期透过“省”为单位作公职人员考试分发的标准,好掌控公务员来源以稳定其统治,引爆了族群之间不对等的争议,甚至外省人之间也不对等,为数众多的江浙人与少数的东北人之间也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

  而今政策修正,考试制度也变为公平,本省籍人士得以用公务员考试、普考、特考等公务人员考试成绩考入公家服务,本省人也可以透过选举担任公职(如县长、市长、议员、立法委员等),情况趋于缓和,现今外省移民人士在政坛上层的数量已经减少。

金马地区

  目前国民政府有效统辖地区除台湾省外,尚有福建省连江县之一部份,以及福建省金门县之部分。在台湾外省人一般而言专指1949年前后撤来台湾之人口统称,但金马两地之人来台也或会被归类为外省人,此有历史经验、族群认同、语言和政治因素四大原因:

历史经验:

金门县与连江县马祖列岛在历史上就为中国管辖,清代属福建巡抚管辖,甲午战争亦没有随台澎割让日本,故不曾经历台湾日治时期与皇民化运动。金马两地与台湾同归中国所辖,是在1945年以后的事,且继续划归福建省政府,该省政府目前仍设于金门县。故两地与台湾的历史经验和对中国认同观念存在很大的差异。
族群认同:

金门与马祖一直在行政隶属上属于福建省,对金马当地人而言,本土、本省的概念皆为“福建”而非“台湾”,金马人也以“福建人”为称。因此当“台湾”成为近来台湾族群认同号召时,金马地区并未对其产生强大的认同与共鸣。

语言因素:

马祖属连江县,位居闽江口,近福州,居民通行语言是福州话,与台湾多数本省人使用的闽南语不同,根本无法通话。而金门县虽同属闽南语区域,但其闽南语系厦门腔,与经过台湾日治时期之后的台湾闽南语也有词汇、语音上的些许差异。故所以两地在语言上与台湾本岛及澎湖群岛的闽南语也不尽相同。

政治因素:

金马两地由于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南京军区压力,自1950年代以来长期受战地政务制约,无法正常发展民政民生,作为“前哨”,对台湾本岛有其特殊感想。所幸台军大批驻军挹注消费,使金马经济尚称稳定。自台湾解除戒严与金马裁军后,虽然国民政府采取增设金门国家公园、开放小三通、岛内民众观光等措施,但金马经济不见起色。相对于大陆闽南金三角地区之日趋繁荣,两地民选首长希望国民政府能采取更多有效措施挹注,故而台金两地政治纷争时有所闻。

  同时,在民意调查中,金马对泛蓝政党的支持度高达九成以上,甚至高于台湾本岛的移民,因此更无法被以福佬人为主的泛绿政党视为“台湾人”。金马为“外省”的观念,也获得金马人士与台湾本岛统派的认同。因此在金马与台湾本岛间,也存在“省籍问题”的紧张。随着小三通的开放,越来越多的金马本地人重新与大陆地区联系交流,包括求学族群认同落差越来越大。

政治

  由于早期的对日抗战经验,还有国共内战中所遗留下来的仇恨,许多第一代的外省人对国民政府以及国民党存有高度的认同,并且对日本与中国共产党采取敌视甚至是仇恨的立场。而且因为大多数外省人是随同国民军队撤退来台,加上早期外省人在国民军队中发展机会较台湾人更好因而从军意愿较高,所以在1949年的古宁头与登步岛大捷,还是1958年的八二三炮战,其因为从军的缘故而成为抗击中共统一台湾的主力,而且也在冷战时代配合美国中央情报局,对中共进行破坏与侦查的活动。

  毫无疑问的,第一代的外省人,是坚决反共的一群人,也是美国在亚洲的主要盟友,然而基于蒋中正与蒋经国父子对中华民族主义的认同,他们也反对任何意图使台湾脱离中国的行为,因为在他们的认同里面,所谓的中国即领土包括中国大陆、台湾还有外蒙古的“中华民国”,再加上早年中共曾经支持过党外与国民党政权对抗的事迹,因此只有“中华民国”的国家正常化,没有“台湾国”的国家正常化,追求“台湾国”,在他们眼中不只是分裂国土的行为,而且也是配合共产党准备颠覆政府的叛乱罪行。也因为这个原因,许多老外省人仍然把中共、党外与台独视为所谓的三合一敌人,决不妥协。

  然而对于第二代的外省而言,虽然他们普遍能够理解第一代外省人对中国家乡的眷恋以及他们对共产党的仇恨,然而他们却认为上述的政治思想显然是已经过时的概念了。尤其是许多外省裔第二代在接受了美国民权运动的洗礼后,不是投入党外运动,就是成为了国民党内的革新保台。

  这一批新的外省人虽然在民族认同上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或者华人,但是却都是在台湾相对安逸的环境下长大,对于中国的故乡已经失去了自己父辈的认同,所以他们虽然不主张台湾独立,但是也无法认同第一代外省人反攻大陆的主张。在革新保台派的眼中来说,两岸就算要统一,也是要透过和平的方式完成,所以比较倾向于蒋经国所提出的“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概念。然而更多的第二代外省人,在两岸开放探亲之后,逐渐体会到自己与大陆民众的差距已难以磨合,所以便走向了主张永久维持现状或者支持“两个中国”的道路,并愿意承认自己是所谓的新台湾人。

当然,也有相当数量的第二代,甚至是第一代外省人认可了民进党所谓将外省人视为新住民的主张,接受了台独理论的论述。另外则有一批经历了反战运动与保钓运动的外省人第二代,接受了60年代所兴起的新左派运动与去殖民化的观点,认为毛泽东所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带给了中华民族更多的希望,因而开展了所谓的中国统一运动。当台湾人背景的李登辉出任“总统”与中国国民党主席,并开始推行本土化政策之后,又有部分的革新保台派成员因不满这项分离主张,而相继退出国民党成立新党,随后又有宋楚瑜所建立的亲民党,这些力量逐渐在李登辉被国民党开除后,又统合成了所谓的泛蓝势力。虽然此刻,所谓外省人的定义仍存在,但是第二代与第三代的外省人也对台湾这块土地有了难以割舍的认同,不过反对台独与捍卫“中华民国”,仍然是这些人所坚持的最大共识。

随着陈水扁上台之后,因为认为民进党政治人物极力推动台独运动,许多外省人对民进党的反感发挥到了极致,连带的也将这股反感波击到了陈水扁主政下的“中华民国”政府上。而当连战于2005年访问中国大陆之后,中共也开始强化对泛蓝势力的宣传工作,促成部分外省第二代由原先革新保台的立场转向了促进中国统一,逐渐放下老一辈外省人对共产党的仇恨。然而放弃对共产党的仇恨,也就意味着不再有光复大陆的使命感,这在一部份外省人身上,所展现出来的是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但是这在大多数的外省人身上,却也意味着中国认同的割舍,尤其是国民党为了吸引中间选民的支持,也不再强调过去的中华民族主义,这也让大多数的外省人第二代逐渐的认同自己“已经、应该是台湾人”或者至少“‘也是’台湾人”。至于第三代的外省人,由于很少有第二代外省人的眷村经验,一切生活习惯都已经与台湾的本省人毫无二致,基本上对台湾这块土地的认同也已经大于了对传统中华民国的认同,所以基本上已经很难用外省人去加以定义了。

由于受到祖父与父母辈的影响,外省第三代在政治倾向上仍然是以支持泛蓝为主。他们没有特别强烈主张国家统一或者台独的使命感。在未来的两岸关系发展上,他们或许会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利益判断。

这种台湾本省人认为外省人是中共同路人的现象非常常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裔美国人(犹太人除外)

也常常被认为纳粹的同路人,日裔美国人这会被怀疑是日军的间谍,仅管当时的德裔美国人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反纳粹党的。事实上大部份的外省老兵被封闭在眷村之中,所有资讯都是由国民党的政府所提供,自然而然会倾向统一,而他们所谓的统一己经不切实际,因为他们也是反共产党的,但国民党现在要统一中国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在台湾还有许多外省人并不是跟着国民政府迁台的,他们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国民党思想所影响。例如自焚身亡的台独斗士郑南榕父亲郑木森就是日治时期就从福州来到台湾的外省人士。而民进党籍前立委段宜康的父亲段守愚则出身于书香世家,祖父曾留学美国,他们也是自己来到台湾,而不是受国民党所迁引。

至于外省人压倒性挺蓝的问题,是常期眷村受到政府照顾及“控制”的原因造成。九成外省人支持蓝军可能是一种高估,因为许多外省人到了社会上,转向挺绿也没人会知道。这个数据主要是以眷村的开票结果为主。而住在眷村的人就算思想

偏绿也不敢把票投给民进党,深怕会被其他眷村的人唾弃。而户籍不在眷村的外省人可能投给民进党的可能会远大于眷村。基本上外省人第二代的选票结构可能类似原住民(七成五挺蓝,二成五挺绿),虽然没有明显的证据,但是这些外省人经过了三代的经验,可以看出他们的中华意识己经逐渐消失了,只要他们认为蓝的长期都做的不甚满意,随时很有可以转向支持绿营。

统独问题

  正是因为外省人较本省人更晚移居到台湾来,相较于本省人对中国仍存有较浓厚感情与亲近感,再加上外省人第一代的大中华民族主义色彩极为浓厚,以及他们在投票时大多支持国民党的缘故。因而台湾社会的统独对立始终隐含若干本省人和外省人对立的成分在内。虽然外省人确实普遍的存在着对中国故土的感情,而且也反对台独(更多的是基于恐惧中共立即对台动武,导致两岸更快速的统一),然而将所有外省人都定位为统派,仍然是种非常片面的说法。

  事实上今天比例较高的外省人在政治认同上要比本省人要来得保守许多,基于过去祖先的统一经验,乃至于所谓外省人的原罪,他们较少公然喊出任何支持中国统一的口号。以维持现状支持国民政府政权持续性,仍然是外省族群在政治选项中的最大公约数。


台湾,台湾人、汉族,中国,中国人、芋仔、蕃薯、外省人

; )

2012/08/13

#历史的今天# 日军进攻上海 “八·一三”事变爆发

Untitled

#历史的今天# 1937年8月13日 日军进攻上海 “八·一三”事变爆发
http://news.china.com/history/all/11025807/20120813/17369402.html


胡適在北平解放前说:“在蘇俄,有面包沒有自由;在美國,有面包又有自由;他們(共產黨)來了,沒有面包也沒有自由。”


蒋介石没成独裁者是因读经有自我约束?
http://view.news.qq.com/a/20120715/000024.htm

蒋介石日记,真实伟人的传奇_煮酒论史_天涯社区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224801.shtml

日記中的蔣介石:絕不讀野史 對獨裁者印象好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book/2012-07/04/c_1233...

蔣介石書單:從讀書了解蔣介石的思想歷程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book/2012-07/23/c_1234...

胡適為何死心塌地跟蔣介石去臺灣
http://tw.ifeng.com/special/minguorenwu/detail_2011_09/12/9119984_0.shtml

還原歷史的真實 蔣介石研究路在何方?
http://book.people.com.cn/BIG5/69399/107423/125493/125495/7421260.html

后人版权争执有转机:“蒋介石日记”最快年底出版
http://book.sina.com.cn/news/c/2011-10-14/1422291826.shtml

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為何不宣而戰?
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junshi/187617.htm

1941年12月9日中國對日德義宣戰佈告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307/05/8215077_192367611.shtml

; )

蒋介石早年日记(两蒋日记)

蒋介石早年日记(两蒋日记)

图片 图片
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中心于三月三十一日对公众公开蒋介石早年日记。


两蒋日记的公布真是震撼世人,解开了很多歷史懸案,甚至将改写中国近代史的很多细节,让我们对蒋介石有了全新的认识,并自叹不如,撇开所有在他身身上的毁赞之词不提,光就如果依大陆“百度百科”对“民族英雄”的定义来说,蒋介石实在是当之无愧的。

“百度百科:民族英雄是指维护国家领土、领海、领空主权完整,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人民利益及民族尊严,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和作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

蒋介石日记起写于1917年,从二十几岁开始,每天用毛笔写日记,写了将近60年,没有一天间断,打仗写,生病写,直到1972年患病时为止,长达55年,全部用毛笔行书工整地在日记本上书写而成。

1917年9月1日,孙中山当选为广州军政府大元帅,18日,为反对北洋军阀、维护《临时约法》而发起护法战争。
1969年7月初,蒋介石于台北市阳明山仰德大道发生车祸以后开始疾病缠身。

蒋经国日记起于1937年自苏联回国后,止于1980年,近­50年,其中后期日记由于患糖尿病日益严重,视力模糊,故字体较大,但仍以毛笔写成。

在中国历史中以至世界政治家中,有这么长时段的日记存世,内容如此丰富,是绝无仅有的,。

1928年5月3日,日本軍隊發動“五三慘案”事件。
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後侵佔了中國東北。

1932年,蔣介石〈東北問題與對日方針〉的演講:“以中國國防力薄弱之故,暴日乃得於二十四小時內侵佔之範圍及於遼、吉兩省,若再予絕交宣戰之口實,則以我國海陸空軍備之不能咄嗟充實,必致沿海各地及長江流域,在三日內悉為敵人所蹂躪,……總理孫先生所謂:「中國若與日本絕交,日本在十天以內便可以亡中國。」”

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

在日记中你可以看到原来蒋介石早就知道“中日终将一战”,只是当时中国根本没本钱打,打了只有亡国,还在日记写到“日三日可亡华”,而全中国当时根本也没人知道该咋办?他从1928年济南“五三惨案”开始在日记中写下“雪耻”倆字以后,这个“雪耻”一直写到抗战胜利,写了将近20年,期中用了前
4~5年的时间想尽办法,终于制定了未来10年的大战略“以空间换取时间”来整军备战,他从一开始就是坚决抗日的,可是不能说,只能作。

原来,“求和谈判为名,麻醉敌人为实”、原来,“剿共为名,迁都抗日为实”、原来,“新生活运动为名,动员为实”、原来,“八一三事件为名,战略诱敌为实”、原来,“上海会战为名,提高国际视听为实”、原来,“死守四行仓库为名,换醒民族精神为实”、原来,“会战拚过三个月为名,破敌妄想为实”、原来,西安事变的张学良坏了一盘好棋,成了民族罪人、原来,“武漢保衞戰为名,换取時間遷都为实”、原来...、。

蒋介石毅然担起了身为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重责大任,委屈求全、忍辱負重、坚毅不拔的打起抗日“持久战”,败而不降,打算拖垮日本。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兵諫」,軟禁蔣介石。

1937年7月7日,日軍在盧溝橋發動「七七事變」。

1937年12月13日,日軍侵佔南京。

1941年10月,人算不如天算,日本自己去捅了马蜂窝,等于是替诸同盟国请了谁都请不动的美国正式宣戰,蒋介石在日记中写到:“终于峰囘路转了”。

1941年12月9日,中國重慶国民政府正式對日、德、義宣戰。

图片
国民政府对日宣战原文 - 现存台北总统府大溪档案室

中國重慶国民政府的蒋介石坚持了14年的奋斗,最终嬴来了艰苦对日抗战的胜利。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章百家做出了非常客觀地總結:“蔣介石的日記有自己的特點。第一,有些政治人物記日記,隻記什麼事,但不寫具體的內容,更不寫自己對這個事的看法,當時的想法。而蔣介石的日記比較大的特點是記了事,而且寫了自己的具體想法,還有自己的判斷。第二,不管蔣介石是不是想留給后人看,我覺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蔣介石當時的想法。一個重要人物的日記,跟其他檔案、材料和回憶是有很大差別的。日記是這個歷史人物在這個歷史過程中寫下的東西,他作為一個重要人物,可能知道某件事情的開頭,但並不能完全預測這個事情的結果,日記比回憶錄可能更有價值。因為回憶錄經常是已經知道結果以后倒過去,更會有意識地掩蓋一些東西。日記可能更客觀地反映歷史人物在歷史過程中的思考。”

作者于“辛亥百年建国百年”前曾去了台北圆山忠烈祠向革命先烈致敬,下次再有机会去台北、桃园,一定不会忘记要去“中正记念堂”和“大溪灵寝”向蒋先生致敬的。


两蒋日记、中华民国、中国近代史、台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