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31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玄奘法師譯

Prajnyaapaaramitaa_hridaya_by_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度一切苦厄。舍利子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玄奘法師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經典原文並未附有標點符號。後世對於標點符號的位置有不同的看法。
以上的經典是採用了大多數人所接納的版本以方便讀者閲讀。

图:趙孟頫手書心經

; )

《心經》Test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度一切苦厄。利子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玄奘法師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經典原文並未附有標點符號。後世對於標點符號的位置有不同的看法。
以上的經典是採用了大多數人所接納的版本以方便讀者閲讀。

图:趙孟頫_Zhao_Meng_Fu_手書心經

;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度一切苦厄。利子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玄奘法師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經典原文並未附有標點符號。後世對於標點符號的位置有不同的看法。
以上的經典是採用了大多數人所接納的版本以方便讀者閲讀。

图:趙孟頫手書心經

;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在中國佛教史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金剛經》有六種漢譯,

其中 "鸠摩罗什" 所译全名为《金刚般若(bōrě)波罗蜜经》
鸠摩罗什译本(全文5164字)中,昭明太子将《金刚经》分作三十二品(章),并以副标题加以注解。

唐朝玄奘法師所翻譯版本则为大般若波羅蜜經·第九會能斷金剛分》=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梵文महामहाभारतसूत्रMahāprajñāpāramitā Sūtra),簡稱《般若經》,共有 600 卷

日本的空海法师也有《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开题》译本,凡第五十七部·第2201卷。

1837年修弥笃根据藏译首次译成德文
1881年马克斯·缪勒将汉文、日文及藏文译本加以校订,译成,收入《东方圣书》第49卷。
1957年爱德华·康芝又再次译成英文,收入《罗马东方丛书》第8卷。
           达尔杜根根据梵文并对照中国满文译本,译为法文
日本宇井伯寿、中村元等曾多次译成日文

。因原经文颇长,在此只分享 “著名偈颂” 四句。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图:敦煌出土的唐代金剛經(868年),現存最早的印刷品之一,藏於大英圖書館
; )

2013/03/24

转载:"商务印书馆"与王云五

转载:"商务印书馆"与王云五

王云五:出版家做政务官
2013年03月20日

王云五(1888—l979)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他只有小学毕业的学历,却在青年时期即担任大学教授;
他发明了四角号码检字法,又创制了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
他一生前后主持商务印书馆达四十年之久,使商务馆曾名列世界三大出版机构之一;
抗战时期,他作为“社会贤达”参政,1946年起历任国民政府经济部长、行政院副院长、财政部长。

相对于叉手在一边发表洞见批评时代的知识人,笔者私意里更倾向于那些投身国事的书生,愿意努力去理解他们,这不单单是出于“了解之同情”。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研究中有个课题叫做“书生论政”,你会注意到,这个课题没有叫做“书生参政”,因为在真实的历史中,近代中国这几代知识人基本上“论”比“参”多得多。可以说,这几代知识人传统意识不自觉还是深入骨髓,参政、从政无异于把自己独立的身份搞丢,沾湿羽毛往往被视为一种知识贵族精神堕落的前兆。正因为此,当今天人们重新审视这批曾经生活在民国的从政之书生时,态度不免复杂,王云五即其中的典型。

细察史实,这位近三十年才渐渐摆脱 “战犯” 帽子的学者,实在是民国一位不可多得的出版家。
今天国内的出版人提起王云五,仍然会想起“万有文库”,谈起“老商务”,奉为业内里程碑式的前辈人物。二十世纪上半叶,随着商务印书馆出版大量人文书籍,传播文化、开启民智、培育了几代人的知识结构之时,人们渐渐忽略其最早服务商业(初期以出版商业簿记、工具书为主,故得名“商务”)的职能设计。

随之模糊的还有王云五更甚于出版家的企业家身份。特别是商务在抗战中遭日机轰炸损失殆尽的极度困难时期,王云五和他的馆员同仁在一片废墟上经过两年的“苦斗”,逐渐恢复了商务往日情景,充分显示出先生经营实务与企业管理能力。

正因为在上海工商业艰难打拼的从业经历以及对社会民生的深刻了解,才又决定了王云五在1948年这样特殊的历史时期,暂别被世人看作殊荣的“在野”知识人身份,最后选择走进国民政府事业部。

新问世的《王云五回忆录》,为台湾商务印书馆2010年出版之《王云五从政回忆录》的简体字版本,而台湾商务版本则脱胎于王学哲先生整理的百万字篇幅的《岫庐八十自述》。作者还原其文化与历史见证者身份,回顾自己一生之遭遇经验。视其文本来历、编选范围,就其所收录的一手资料之确切、详细,回忆之严谨,实在是王云五对自己当年参政、从政的一份严肃的“报告书”。

全书从参加“国民参政会”谈起,至币制改革失败而止,纵观内情,作者的行政作风一如先生在民国三十三年向国民参政会驻会委员会报告访英观感,谈及英人何以自强时所言,“公平的原则,科学的方法,与守法的精神”时刻流露其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王云五走上参政、行政的路,要从抗战后说起,那时他已经服务商务书馆二十五年,颇思在接下来的人生岁月中“另作一种尝试”。人的选择往往看似无限可能,实则不多,王云五回忆说:“我所预期的活动,不外从政和研究学术两途。许多人心里想从政,却讳言从政。我则不然。我在重庆时曾对许多朋友说过,一个人假使自信能替国家负一点责任,不必自鸣清高。在二十年来,我已经把国家和个人或私人事业的密切关系看得太清楚了;譬如一棵大树动摇,断不容小鸟安居于其上之巢内。

……因此,对于复员后政府,假使有需要我的地方,当不致如战时之固拒。”从中已可看出王云五从政之倾向,然而他也有其心理和经济的准备:“不过我之从政,却有两个先决条件,一是完全摆脱工商业的关系,二是经济能够自立,不必倚赖俸给。
……我认为政务官和事务官截然不同:事务官视官职为终身事业,自当倚俸给为生;政务官则视政策为进退,如果也倚赖俸给为生,势必不能进退自主。”于是准备以历年撰述及复员后新著作所收版税自给。所谓“政务官和事务官”之别,其实就是搞政治和搞行政的分野,也即先生给自己参政、从政的定位。抗战中军民一心“那一股气”,以及国民政府在领导抗战中的正面形象,当年确实给很多知识人心灵以强烈的震撼,这时抬头的国家主义思想甚至影响了很多人的后半生,譬如上述“小鸟和大树”的比喻就和胡适在驻美大使之后的“青山”理论如出一辙。

王云五以无党派、无阶层背景,“不以参政为目的而参政”,故无论是参加“制宪国大”,还是决定做“党外人士参加政府的前锋”掌经济部、或是在“行政院预算委员会”实质上主持国家财政大计的一年,均以自己的经验判断和理性思考来办公。也正因为此,每每遭各方诟病与批评。特别是审核财政预算期间,据他自己的说法,政府事业部、公务员、军界都已开罪,甚至尤以他原先服务的教育界和上海工商界结怨最多。这可能就是王云五名满天下、谤亦随之的渊薮。

他回忆说:“我生平的经历,就是遇事不肯空过,事前既未能谢绝府委之职,事后因闲职仍不愿空干,……我之从政,既非为名,更非为利,既知无补于国,何苦向泥淖愈陷愈深。惟事已至此,只好就我的新职善尽其责,俾良心得稍安而已。”在派系林立、利益集团互为牵制、结果往往沦为“维持现状”的国民政府中搞行政,王云五当年的遭遇根本不可避免。他对当时国府的现实并非全无认识,而仍能执着向前,不能不说是做事的勇气使然。

“金圆券”币制改革,历来为王云五很难摆脱的一副无形枷锁,时人皆以为病。许倬云接受马国川“辛亥主题”访谈,回顾近代中国之得失时也说,“……最后一根压死骆驼的稻草是‘金圆券’的币制改革,一年不到,金圆券已成废纸,全国中产阶级为此破产。国民政府的心脏地区民心大失……”当时国民政府军事、政治和财政经济情况几近全面崩溃,此时出任财长无异于接烫手之山芋,对王云五来说,更由于之前审核财政,深知全国财政收入之巨亏,但考虑到出任之后或可实现复员后屡次对政府提出改革币制的主张,“由于平素不自量与不畏难的癖性,妄想假使在我掌握财政之时,能够达成此志愿……”于是引出后来故事。

论及王云五当日对币改的态度,实在是将稳定币值看做改善国家财政与促进生产、解决就业、物价和民生的根本办法;虽然当时已经过了复员之初外汇充裕的改革币制的良机,他最后仍愿在财长职位上放手搏他一搏,试图毕其功于一役,解决币值这个国民经济的枢纽问题。

从书中详备收录的王云五的《财经改革原案》及其逐条解释,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上述思路。《原案》最初为发行新币设计了充足的发行准备金,新币盯住美元,巩固币值。另外以战时经济政策惯例,在第十一条、十二条中拟定民间贵金属、外汇收归国用,以新币定价限期收购,以免贵金属和外汇在新币颁布之后继续扰乱市价;以及第二十一条、二十二条拟定新币发行前,沪津穗汉四市之商业银行库及各银行出租保管箱、公私仓栈封锁、登记存货。在民生方面,严格限制各重要都市日用必需品之价格。在人事薪酬改革方面,重新核定公务员与行政机关,核实兵员(正式颁布时,更有核实军费之意),同时修订所得税法等(详见该书第十四章)。新币改方案正式颁布后,基本框架如其所述,只是剔除了一些力度较大的存货和物价管制措施。

就这份币改方案来说,具备了财政整顿功能和经济管制时期的特点。在新币推出之初,也产生了较好的效果。然而战时的宏观经济,夜行昼变,局势进程发展之快出乎人所能料,也实在不是一份缺乏实施空间的币改所能逆转。新币改颁布当年全国商品流通瘫痪,物价管制失败,1949年上半年币值一溃千里,通货膨胀更烈。来自各方的弹劾越来越多,币改渐成众矢之的。

王云五在讨论“物价解冻方案”会议上,得知全国粮价即将完全恢复自由市场,因粮价实际决定其他一切生活物资之价格,他认为大势已去,即行辞职。躬身实践,求国家民生的改善,而最后往往落得没有下场,这频频重现的民国知识人的悲剧,用一句轻薄的“书生参政”怎能消解?

; )

2013/03/22

奥斯卡 2013 最佳“宣传片”得奖影片

奥斯卡最佳“宣传片”得奖影片 ~

       朝鲜近来多次公布宣传美国遭到朝鲜核弹轰炸的视频。

       朝鲜官方于2月2日,朝鲜官方上传的 “YouTube” 视频显示,纽约市遭导弹攻击后陷入火海。

2月18日在 “YouTube” 网站上传宣传视频,显示核爆导致美国总统奥巴马与美军士兵遭火焰吞噬。

http://v.qq.com/page/y/n/7/y0012d3g5n7.html

22日发布新的宣传视频,显示朝军大举进攻韩国,伞兵降落到韩国首尔与韩国士兵巷战,将15万美国公民劫持为人质。

http://news.qq.com/a/20130322/001074.htm?pgv_ref=aio2012&ptlang=2052

这段长4分钟的视频由朝鲜官方网站“我们民族之间(Uriminzokkiri)”出品,标题为“一场短暂的三日战争”。视频首先显示朝鲜大炮与火箭弹幕的画面,随后显示朝鲜军队越过朝韩军事分界线,发动一场大规模的陆地战与空袭。

在视频中,男性解说员讲述朝军进攻行动的不同步骤,包括以“大规模杀伤性强大武器”毁灭美国太平洋司令部指挥下的部队。

解说员说,“暴风骤雨”般的朝鲜部队将攻占首尔以及其他城市将15万名美国公民劫持为人质

视频显示,从空中降落的伞兵在首尔上空跳下,朝鲜军用直升机在首尔上空盘旋。

解说员说,朝鲜伞兵将在首尔街头与韩国士兵展开巷战。同时,朝鲜出动4000辆坦克与3000辆装甲车越过军事分界线,开进首尔

朝鲜军方21日警告对美国设在关岛与日本的军事基地进行打击。朝鲜军方最高司令部发言人发布声明称,美国不应该忘记美国B-52轰炸机起飞的关岛安德鲁斯基地,以及日本本岛与冲绳的海军基地,都在朝鲜精确打击范围内。

;)

2013/03/20

转载:Posterous。com will turn off on April 30, 2013

令人悲伤的消息!!! ;(
百度说:您可以直接访问 Posterous.com
见鬼了,如果可以直接访问?俺就不会用了!!!
根本不可能能访问的!!!


---------- Forwarded message ----------
From: Posterous Spaces <no-reply@posterous.com>
Date: 2013/3/8
Subject: Posterous will turn off on April 30, 2013
To: leesimage@

Posterous Spaces

Hi leesimage,

Posterous launched in 2008. Our mission was to make it easier to share photos and connect with your social networks. Since joining Twitter almost one year ago, we’ve been able to continue that journey, building features to help you discover and share what’s happening in the world – on an even larger scale.

On April 30th, we will turn off posterous.com and our mobile apps in order to focus 100% of our efforts on Twitter. 

This means that as of April 30, Posterous Spaces will no longer be available either to view or to edit.

Right now and over the next couple months until April 30th, you can download all of your Posterous Spaces including your photos, videos, and documents.

Here are the steps:

If you want to move your site to another service, WordPress and Squarespace offer importers that can move all of your content over to either service. Just remember: you need to back up your Spaces by April 30.

We’d like to thank the millions of Posterous users who have supported us on our incredible journey. We hope to provide you with as easy a transition as possible, and look forward to seeing you on Twitter. Thank you.

Sachin Agarwal, Founder and CEO

You'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igned up for a posterous account.

转载:中国人学英语学得太多了吗?

转载:中国人学英语学得太多了吗?

01

中国人的英语在世界上属于较差水平

中国人的托福水平,多年来停滞不前

“英语热”在中国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在讨论中国人学英语是否学得太多,以致荒废了其他科目前,不妨讨论一下中国人的英语学到了什么水平。

2006年至2010年新托福亚洲各地区考生平均分

在各个国家都有举行的留学英语考试是可以用来进行国别英语水平比较的一个标准。2006至2010年亚洲地区的新托福考试,中国大 陆考生的平均分不算靠前,比母语为英语的地区要低很多,比韩国香港要低,但比台湾和日本要高。值得忧虑的趋势是,这几年中国大陆的托福得分基本持平,而其 他国家都在上涨,一直垫底的日本也涨得很快。

中国人的雅思水平,长期居于亚洲末流

而在面向留学方向的雅思考试中,2007年到2011年的数据则显示中国考生的英语状况不容乐观,不仅大幅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英语不好的亚洲区排名也居后几位,仅仅强于几个西亚石油国家。[…详细]

中国的成年英语学习者,属于低熟练度水平

如果说,面向留学生的英语考试代表性还不足的话,那么另一项调查可能更具有说服力。由英孚进行的一项对全球170万18岁以上成年英 语学习者的测试成绩评估报告显示,在全球54个非英语母语国家和地区中,瑞典以68.91分高居第一,丹麦、荷兰紧随其后,中国大陆仅以49.00分排名 第36位,属于低熟练度水平。在亚洲区排名倒数第二,仅高于泰国。

以上几条,足以说明中国人的英语在世界上属于较差的水平。明明“英语热”已经持续了这么多年,为什么效果还没显现呢?

02

把英语视作一项“素质”,国人投入确实太多且划不来

幼儿过早接触英语,是错把“外语”当作了“第二语言”

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也最有用的一门语言,学习者往往都期待能学成“第二语言”的效 果:听说读写样样精通,与美国人英国人交流无障碍。如今国人对孩子掌握英语的期待,从幼儿就已经开始,总是希望孩子生下来就“浸泡”在英语环境中,以抓住 英语学习的“关键期”——对国外移民的研究指出,越小的孩子在“第二语言”的环境中越能形成好的语言基础。

然而,在中国,很难存在真正的“第二语言”环境,如果不能保证孩子能够持续地与说英语的人接触,那么“英语”终究不过是“外语”而已,“外语”并不好学,而且学习“外语”既非幼儿生活的必须,本身也无动机。过早地接触英语并进行灌输,不是什么好方法。

以四六级为纲领的大学英语,让中国大学生“蹉跎岁月”

而在学生期间,也由于知道英语需要花很多时间掌握,各校的英语教育都很注重牢固地打基础,花很多地时长,力求使英语成为学生的一种 “素质”。不过,也正由于要求太高,师资力量欠缺,缺乏语言使用环境,导致比起其他科目,学习英语的效率要低很多——花费数倍的时间和心思,英语的掌握水 平远不如自己的母语,而美国人在英语上几乎没花心思,却能自然而然地掌握自己十倍以上的单词。

在中学阶段,即便这么学效率不高,鉴于英语的重要性,作为打基础的环节拼命地学倒也说得过去。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设置较高的难度以促使学生努力并挑选出最适合的人才,也无可厚非,熊丙奇等人提议的中小学阶段英语选修并不可取。

然而,以四六级为纲领的大学英语,目的仍然是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素质,这就有大问题 了。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育部门对大学英语的定性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换言之,教学目的是培养 学生语言综合技能和提高人文素质修养——把英语本身看成了学习的目的。

以英语本身为目的有啥不妥呢?不妥之处就在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整体上提升英语的能力已经很困难了。有学者曾经用词汇统计等 手段比较过高考英语试卷与大学四级英语试卷的难度,发现整体上看高考英语的难度不比四级要差,一些沿海地区的高考英语题难度甚至更高。而大学英语教育是完 全围绕着四六级来的,有些学校甚至到现在还把学位证与四级证挂钩。这表明,大学英语的难度提升有限,还在给学生“打基础”。也许有人觉得四级已经够难了, 但那只能说明高考这关其实也没正真闯过。而且,为了“打基础”蹉跎了从小学到大学十来年的时间,岂不觉得更划不来了吗?这就是如今英语教育最大的弊端—— 低效。[…详细]

考研、评职称的“英语一刀切”,根本就属于“走火入魔”

现行的英语教育制度最不合理之处在于,就连考研、评职称这种面向专业领域的范畴,还仍然用“打基础”性质的题目进行考核。的确,研 究生需要相当的外语阅读能力,但不同性质的专业对外语能力的需求不同,让考古汉语的考生与考国际关系的考生共用一份外语考卷,毫无疑问是不妥的。最让人遗 憾的是,年年都有许多在专业上有一技之长的考生因为英语不过线被迫“一刀切”落榜,同样也有人专业课平庸却因外语过了线而高中,而这显然不合理。

而且,就算考研英语增加了难度,也无非是让“基础”变得更深些而已,不管在这上面有多深的造诣,真到了全英语环境下还是会吃力。一旦不去用,英语能力还会衰退。[…详细]

03

把英语视作一项“工具”,国人对此的投入还远远不够

为何说日本人对英语的掌握比中国人强?

日本人的英语水平比中国人如何,是个有趣的问题,在第一大段给出的三个指标中,日本人托福的整体水平不如中国人,但雅思得分和英孚的调查则显示日本人比中国人强。

许多人对日本人讲英语的印象是——发音太差,这是日本人自己也承认的问题。不过,在日常生活中,就算有着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对多数人来说,用处并不大,因为人们与本国人交流的机会总是比外国人要多得多。

日本人在英语方面的长处在于,一直把英语定位为“工具”。日本“以外语作为汲取现代科学文化的工具,在经济发展上作出了世人瞩目的成绩” ,有人赞扬“日本人翻译外国文史科学著作之快、多、全,都显出日本的英语水平是高的”。日本科学家用英语在世界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量按比例也超过中 国。根据陆宏弟等的统计,我国高校学者在SSCI 和A&HCI 两大主要权威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远远落后日本高校。另外,自1949 年来在日本本土诞生了18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些都表明日本人在阅读国际前沿的学科文献和发表自己科研成果方面有着较强的英语读写能力。

日本人之所以能够利用英语这个“工具”,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把英语当作“工具”,而不是当作一种“素质”。虽然日本很早就迈入了发 达国家行列,长期与英美人打交道,但日本孩子并不需要很早就开始拼命学英语,而是小学高年级才开始学。在中学阶段,日本英语教学同样以应试为目的,培养综 合能力。但到了大学,日本人关于英语的教育方针就不再是“打基础”,而是进行专业英语教学,必修课程以学术英语为主,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学 习的能力。实践证明,日本大学生的听说能力或许不比中国大学生强,但在利用英文材料上可能更得心应手。日本也有类似四六级的英语社会水平考试STEP,但 学生是否参加考试完全自由, 完全不必视之为负担。

卸下“负担”后再去追逐,英语将是一生财富

中国人学英语学的苦,本质的原因,就在于完全围绕着考试。为了验证你掌握了英语这个“素质”,就需要不断地参加考试。中考、高考、四级、六级、考研……而这些考试不过是难度不断加大地重复而已,为准备这些考试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专业学习,也往往使他们产生了极大的厌恶感。

然而,如果有朝一日,能够卸下考试的负担,仅仅将英语视作一门有用的外语,一项有用的工具,以自己的方式对其进行追逐的话,你可能会发现,掌握英语,是自己一生的财富。

结语

“英语热”的问题,实质是错误的心态导致了学习的低效,端正了心态看英语,中国人还远远未学够。  

转载者结语:

中国人学英语学得太多了吗?
不是“太多”或“太少”的问题,是根本“观念”和“方法”就错了,英语是一种“语言”,不是“知识”,既是语言,“听和说”而已。

; )

2013/03/19

转载:中国大陆交通“堵、塞”的不是路,是素质。

转载:大陆交通“堵、塞”的不是路,是素质。

记者跟随交警骑车上下班 感叹堵的不是路是素质

2013年03月19日  东方今报

*注, 交通“堵、塞”的用词,大陆用“堵”车,台湾用“塞”车。

开车要看运气 骑车至少不堵

记者跟随交警骑车上下班,一路感叹“堵的不是路,而是素质”

“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堵在北环文化路”、“两岸人声啼不住,哥哥堵在黄河路”……近日,郑州市区道路集中施工,城市拥堵情况加剧,网友纷纷写诗吐槽。

为缓解交通压力,郑州市交巡警除了加强疏导、调整信号灯之外,还有部分交巡警带头骑车上下班。3月15日,东方今报以《交警带头 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为题报道了此事。

那么,郑州到底有多堵?最堵路段有哪些?有没有较好的绕行方式?我们能为解堵做些什么?东方今报特派6路记者,体验最堵路段,结合交警、民众说法,为您绘制“城市突围地图”,希望能对您的出行,有所启发和帮助。

要么被“霾”,要么被堵,这是最近网友反馈最多的声音。针对道路拥堵现状,郑州市交巡警带头骑车上下班,倡导绿色出行。效果怎样?骑自行车上班是否顺利?近日,东方今报记者特意跟随交巡警,一路骑车上下班,了解交通堵因,打探便捷之道。□东方今报记者 李玮

与非机动车“竞技”

昨日上午8点,农业路经五路口。

记者骑上自行车,和郑州市交巡警一大队民警孟繁勇同行,朝顺河路方向出发。

孟警官提前准备了口罩,这天儿,不戴口罩真不行。

到了农业路花园路口处,本想在停车线处等信号,可在距离路口停车线还有10多米的位置就被迫停下,前面密密麻麻全是非机动车,尽管我们需要右转,也只能等到直行信号变成绿灯才能过去——中国式过马路现状,并没有得到缓解。

正在等信号的时候,一辆电动车挤过来,电动车侧面的保险杠挂住了我的腿。男子低头看了一眼,吭也没吭一声就把脸扭一边。

孟警官说:“早晚高峰汽车多,非机动车也多,所以,走大路的非机动车道也要留意,否则很容易发生碰撞。”因此,孟警官经常性选择小路走。

差点被公交挤没了

信号放行后,总算右转到花园路,这条路上的非机动车情况也不容乐观。

刚走了不足50米,就到了“大商”门口,这里的公交车线路众多,停靠的公交车也排着长队。本来骑自行车走得好好的,忽然后面开过来一辆大公交,直接一个猛拐,差点把自行车给挤没了。

但是,一辆小自行车又怎能敌得过公交车,虽然一万个不满,但还是得让着它。

等车的人们,一看公交车进站,潮水般涌到车门口,这时候想骑着自行车过去,别妄想了,狂按车铃,根本没人搭理。就这样,我被挤在人群中,傻等了3辆公交车开走后,才得以脱身。

孟警官称,公交车进站的时候,非机动车一定要减速,主要是乘客会一拥而上,不减速,很容易就撞到乘客身上。

只能跟机动车抢路

继续往南走,来到纬三路口。

这里是个丁字路口,没有信号灯,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有个交叉点儿,所以,没头没脑只管往前冲可不行,一定要先看有没有右转的车辆。

这个路口只要小心些还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可是,就在花园路即将结束的时候,问题又来了。我刚过纬一路,原来的非机动车道隔离全部没有了,一些从桥下经过的机动车冲了过来,加上公交车来回进出站,非机动车就穿梭在机动车中间。

看到人家电动车很多都走机动车道,我也挤过去,可我忽视了一个问题,电动车比我跑得快!

我刚挤到机动车道上,公交车要出站了,旁边机动车又放行了,我被夹在车流当中。就这样并排走了大概两分钟的时间,手心都冒汗了,比开车跟机动车抢道紧张一万倍。

到紫荆山桥下,看着有点儿头晕。正走着,一声大喊让我止步。“红灯,没看见?”扭脸一看,一位协管员拿着小红旗指着我让我退后。

我看孟警官过去了,根本没留意头顶还有个红绿灯。转这个桥下,要顺利到金水路上,需要看三个信号灯。

机动车来抢非机动车道

终于到金水路了,开心无比啊。

过了金水路距离目的地已经很近了,孟警官介绍,自行车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受任何单行道的限制,机动车有时候需要绕一大圈,可是非机动车没必要,可以随便“逆行”。

8点30分,终于到达目的地,鼓掌庆祝一下!

孟警官说:“开车要看运气,从我家到单位,同样的路程,运气好、不堵车可能用20分钟,但是运气不好遇到堵车,那或许就要40分钟或更久。而骑自行车虽然路上也有‘困难’,但遇到堵车可以把自行车搬到人行道上走,不会因为堵车而受到影响,时间上绝对有保证。


; )

2013/03/14

转载:南京大学学生话剧《蒋公的面子》

83366863

转载:南京大学学生话剧《蒋公的面子》

话剧《蒋公的面子》:去没去吃饭 是个问题

2013年03月14日  南方报业网-南方周末[微博]  鞠靖

[导读]历史上,陈中凡是一位“偏左”的教授,和陈独秀交情甚笃;而胡小石则是一位对政治毫不感兴趣的美食家。三位教授吵了一天,可最终有没有去吃饭,谁也不知道。

话剧《蒋公的面子》:去没去吃饭,是个问题

在《蒋公的面子》中,三个教授到底有没有去吃饭,谁也不知道。 (《蒋公的面子》剧组 供图/图)

卞从周:延安就有民主自由吗?

时任道:总比这里民主自由。

卞从周:我只听说它有民主集中,没听说它有民主自由。都说自由,那《中央日报》也有造谣的自由。

时任道:所以现在还有人信《中央日报》吗?

卞从周:你看,这就是自由的坏处。

时任道:这是滥用自由的坏处。

对话出自学生话剧《蒋公的面子》。“这些话出自《联大八年》。”话剧的编剧、南京大学戏剧影视艺术系大三学生温方伊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无 论从哪个角度说,《蒋公的面子》这部两个半小时的学生话剧都当得上一个“奇迹”:编剧是一位戏剧影视专业的大三女生,描写的却是70年前中央大学教授中的 复杂人性;导演痛批当下的戏剧生产体制,2012年12月14日,江苏省委宣传部却安排《蒋公的面子》在南京艺术学院连演3天,省委宣传部长亲自观演。

教授们到底有没有去吃饭

《蒋公的面子》始于吕效平、温方伊这对师生。

吕效平是南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戏剧影视艺术系主任,同时他也是“五个一工程奖”的评委。吕效平给学生温方伊“学年论文”题目只是一句话:1943年,蒋介石就任中央大学校长前,曾请中文系的三位教授吃年夜饭,三位教授在“给不给蒋介石这个面子”的问题上争执不下。

温方伊的任务是把这句话变成可演的剧本。

这句话实际上是流传在南京大学中文系的一则传说。吕效平从自己的老师、原南京大学中文系系主任董健那里听到了这个传说,又把这个传说告诉了温方伊。

这是个“开头很详细,却没有结尾”的传说。传说的三位主人公中有中文系的著名教授胡小石、陈中凡,第三位却姓名不详。历史上,陈中凡是一位“偏左”的教授,和陈独秀交情甚笃;而胡小石则是一位对政治毫不感兴趣的美食家,蒋介石曾向胡小石讨过字,但胡没有给他。三位教授吵了一天,可最终有没有去吃饭,谁也不知道。

温方伊去找“师爷”董健要结尾。见面之前,她先做了一番功课。可功课一做,她却发现问题更多:1943年,陈中凡根本就不在中央大学,而“蒋介石要来中大做校长”的消息传来时,年已经过完了。

从董健那里,她得到的答案是众多的“不知道”。“董老师告诉我,这个事很可能没有发生过,因为知道胡小石的人都说没有听说过这件事。”温方伊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蒋公的面子》最终描写了三位拥有不同政治倾向和思想状态的“中央大学教授”。时任道带有左翼倾向,蒋介石曾下令打死过他的学生;夏小山埋头做独立学问,好美食,对蒋介石既不反对也没有兴趣;卞从周拥护政府,希望能够去赴宴,但也并非那种昧着良心不顾事实的官方走狗。

“夏小山的原型是胡小石,时任道的背景是陈中凡。老师的要求是,要让认识胡小石的人一看就知道夏小山是胡小石。”温方伊说,“而卞从周则完全是一个捏造的人物。右派教授的资料可不太好找。”

《联大八年》最后的“教授介绍”为塑造卞从周提供了蓝本。“书中对西南联大当时很多老师有所介绍,其中有一些细节一看就知道这个教授是右派的,比如说给《中央日报》写文章、给官方电台做演讲……”

结尾是困扰温方伊和吕效平很长时间的问题,“如果教授们最后都去吃饭了,这个戏就没有意思了。可是,如果都不去,这个戏就像个正剧。”

吕效平提出过几种方案,其中的一个想法是,教授吵了半天,听到电台里说皖南事变爆发了,全戏因此结束。温方伊说:“我们查下来发现,皖南事变不是发生在1943年,如果那样写,就变成史实错误了。”

最终的方案是温方伊提出来的:故事包含1943年和“文革”期间两个时空。“把结尾放在另一个时空,起码像个结尾。”

知识分子的风骨和弱点?

2012年5月期间,作为“校庆戏剧演出系列”之一,《蒋公的面子》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礼堂首轮公演,各种好评纷至沓来。

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副院长蔡伟称赞这部喜剧是“久违了的好戏,将知识分子的风骨和弱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剧中,三位教授个性鲜明,却又各有弱点。

时任道追求民主自由和学术独立,绝不与独裁者同流合污,却因珍贵藏书留在桂林随时会被侄子变卖,想借赴宴望老蒋协助,又开不了口,遂布局想怂恿有人当说客。

夏小山对政治毫无兴趣,只是为了火腿烧豆腐而想赴宴,然因曾在学生面前说了不承认蒋中正的校长地位,不好答应;在美食与面子间抉择,只好推说只要请柬署名由校长改为蒋院长或蒋委员长,他就赴宴。

卞从周则长期与体制合作,不支持学生上街游行,内心想去赴宴,可被两位教授同僚呵斥是谄媚之举,为了面子,就摆出不赴宴的姿态,但他又是一个热心肠,想方设法帮助时任道解决燃眉之急。

在一些剧评中,有人将《蒋公的面子》与英国剧作家迈克·弗雷恩的《哥本哈根》(Copenhagen,1998)相提并论。后者只有3个人物,却在欧美剧坛创造了所谓的“哥本哈根现象”。

三个灵魂,诺贝尔奖获得者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丹麦科学家波尔及波尔的妻子玛格瑞特,努力回忆着1941年9月在哥本哈根的最后一次会面,那次会面,波尔最终决定帮助美国研制原子弹。他们在战争时期效力于不同的国家和阵营。然而作为灵魂,他们看到的是原子弹把广岛夷为平地。

一位名叫杨鹏鑫的作者写道:“像海森堡、波尔、玛格瑞特三人的魂灵对1941年‘哥本哈根会见之谜’所进行的争辩一样,时任道、卞从周、夏小山三个主要人物均在回忆里争夺着对1943年春节是否‘赴蒋宴’的解释,包括身陷其中的自我辩护。”

在 吕效平看来,这种“身陷其中”所展现的人的“荒谬性”,正是《蒋公的面子》价值所在。卞从周有足够的理由给自己辩护,但他也有足够的理由抽自己的耳光,因 为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放弃了太多的原则;时任道也有足够的理由给自己辩护,但是他在坚持自己道德干净的情况下就什么事都不能做。

吕效平说:“所有的好戏都是指出道德的边缘所在、困境所在。《蒋公的面子》之所以火,不是因为戏里有抗战和‘文革’的悲剧,而是因为人性中永远不可能改变的悲剧性和喜剧性,因为我们自己这种卑微的状态。”

万一他们喜欢卞从周

吕效平、温方伊这一对师生对于《蒋公的面子》究竟要表达什么,并非百分百的一致。

除 了表达“人的荒谬性”之外,吕效平更想表达的是一种对今天的“担忧”:“重要的不是历史上有没有这件事,重要的是这个传说反复被提起背后的东西。蒋介石请 教授吃饭是一场‘忸怩’,教授们讨论去不去其实也是一场‘忸怩’。重要的是,权力不是那么傲慢,感觉自己需要这种‘忸怩’,而教授们觉得自己有一个‘忸 怩’的空间。这正是建设一流大学必不可少的条件。”

而温方伊想说的,更多的是“知识分 子永恒的精神困境”——既要有自由独立的思想,又要吃饭;既要有社会责任和担当,又要和官方、政治保持距离。她说:“我觉得知识分子自身的矛盾跟时代关系 不大,它是永恒存在的。我并不想批判某个时代,让观众批判这个时代不是我的初衷,当然观众肯定会联想到这个时代。”

在网络上,有人把时任道、卞从周、夏小山分别比作“公知”、“五毛”和“打酱油的”。但是,仅仅是这样简单的分野,显然不足以描述三个主人公的差别。

当卞从周说“现在的人似乎骂两声腐败便是一个进步人士了”时,他得到的掌声与时任道说“中国政府腐败已经是国际闻名了”时不相上下。

温方伊说:“这些台词不是我生造的。前一句话是西南联大一位教授说的;后一句话则出自《吴宓日记》。前一句话就好像在骂今天的‘公知’,后一句话今天的观众们似乎也很认可。不管你站在哪个阵营,你或多或少会说一点假话,会选择性地淘汰掉一些现实。每个时代都是这样。”

2012年10月23日,中国校园戏剧节在上海举行期间,《蒋公的面子》开始了第二轮公演。到12月16日,《蒋公的面子》共在南京大学校园内上演31场,购票观众总数超过2万人,这还不包括在校外的演出。但在很多专业人士眼中,这部学生作品距离完美还很遥远。

南 京大学中文系的教授余斌在专栏文章中说,捕风捉影的段子得以流传,且成为美谈,反映的是人们心中的一种愿望,当年的教授们赏老蒋面子的云淡风轻如同一个潇 洒的手势,其中有读书人的清高自赏,也有民间对于读书人的欣羡与期许。“《老蒋的面子》一剧多少有点煞风景,因其内容没有放大、定格在那潇洒的姿态上,二 位原先拒不赴宴的教授一以美食、一以书籍,最后都应召了。这结局多少使得先前大动干戈的一番争执降格为一场‘精致的淘气’,其中不无反讽之意。但是当然 的,剧作者对剧中人物更多的还是欣赏,我也无意将其拔高为对知识分子灵魂的拷问,至多含着些对读书人爱面子习性的调侃罢了。”

上海戏剧学院的教师李伟则认为,《蒋公的面子》把“一流”教授的做派,写成了(或者说是导、演成了)“三流”教授的做派:“试想,一流教授都动摇了(当然,也可以写其中一个不动摇),难道不能更好地表达主题吗?”

温方伊希望笔下的教授们都是“可爱”的,但又担心观众会过于讨厌时任道、难以接受夏小山,而她自己相对而言最不喜欢的是卞从周。

最后的结果是,温方伊的担心都变成了现实。喜欢卞从周的人要远远多于喜欢时任道的。


http://cul.book.qq.com/a/20130314/000005.htm?pgv_ref=aio2012&ptlang=2052
; )

2013/03/12

转载:中国大陆将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中国大陆将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转载:版署副署长:没有一个国家机构名称有14个字

据新华社电 根据10日披露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国务院将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促进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繁荣发展。

方 案提出,将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总局的职责整合,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主要职责是,统筹规划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事业产业发展,监督管理新闻 出版广播影视机构和业务以及出版物、广播影视节目的内容和质量,负责著作权管理等。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加挂国家版权局牌子。同时,不再保留广电 总局、新闻出版总署。

官方解读

减职责交叉提管理效率

问: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有哪些考虑?

中 央编办:近些年来,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成就,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事业产业快速发展。随着以数字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创 新和广泛应用,多种媒体综合发展。为进一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统筹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资源,促进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繁荣发展,这次改革,将新闻出版总署、广 电总局的职责整合,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这样调整,有利于减少职责交 叉,提高管理效率,落实管理责任;有利于统筹推动报刊、出版社、通讯社、电台电视台和互联网等新媒体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传播体系,提高文化传播能力;有利 于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做大做强,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有利于整合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领域公共服务资源,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据新华社

分析

大部制改革希望把职能交叉废除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丕民表示,从个人角度看,精简政府机构是大势所趋。但他也提醒说,机构改革不要翻过来覆过去。

在昨天下午参与界别讨论时,张丕民说,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广电总局在职能上出现一些交叉,导致基层“一个人要对上头三个部门的现象”。确实出现了管理上的职能交叉,也包括一些信息上的不对称。他说,现在谈及文化市场清理整顿,就没有一个整合机制。

张 丕民分析说,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广电总局合并原因有三点:第一,现在政府机构叠床架屋、互相交叉、队伍膨胀,精简政府机构是大势所趋;第二,从现实情况来 看,“文广新”的合并已经从县实行到市、省,有现实基础;第三,广播电影电视和新闻出版相近,改革上顺畅一些。张丕民表示,广电和新闻出版的相近,最起码 是管理的对象相近,大部制改革确实希望把职能交叉赶紧废除。他还称,机构改革这么多年,动作比较大,但有的机构又由原来的委员会改为总局,翻过来覆过去。

他 说,机构改革后,接下来面临的是职能进一步科学化,队伍精干化,执政科学化,把政事不分的部门分出去,“过去广电是领导媒体,现在是在监管,可能随着职能 的变化,管理的着力点更集中了,但管的事儿不是那么忙活了。作为政府来讲,制定政策、制定法规、依法行政,其他的事该管人的管人,管钱的管钱,在市场上找 也行”。

新京报记者 郭少峰

建议

新机构名字要起得科学

新 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称,政府机构的名字要起得科学。现在把新闻出版总署和广电总局两个部门合并了,根据功能要想出一个相符的名字。“没一个国家把名字 拉出十四个字来,如果再加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多少个字啊?”在他看来,机构名字看上去是小事,但过去“刑部、户部、礼部、兵部,就一个字,也能清清楚 楚,没任何交叉。”邬书林认为,一定要找一个科学的,名实相符的名字,“老祖宗有话啊,‘名不正则言不顺’,关键是后面‘(言不顺则)事不成’啊!”

张丕民也认为,这个机构的名字需要进一步考虑,“要有点儿科学、有点儿智慧、概括能力,还有点儿国际意识,别老让人家笑话。”

新京报记者 郭少峰

分析

“调整会考虑干部政治生命”

全国政协委员、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昨天下午在界别讨论后接受采访时表示,机构调整会对每个干部和每个职工的政治生命和工作给予充分考虑。

“会有很好的日程表”

邬书林称,虽然目前没有严格的时间表,但“会有一个很好的日程表,要相信政府部门的管理能力。”

邬书林在参加界别讨论时表示,加上此次机构调整,新闻出版总署在1949年以来的机构调整已进行过八次,每次调整随着国家管理方式、改革的深化,“都很重要都很关键。”

关键要看职能定位

对于此次涉及新闻出版总署的机构调整,邬书林称,他的最大期待是,“部门合也好分也好,要根据它的功能来定位,这不是一个合合并并的事情。”

邬书林称,最关键在于机构的职能变化了,给老百姓方便了,对国家发展有利,这从组织机构上奠定基础了。

邬书林借用孔子的“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说,此次国务院机构定下来后,要深入研究,根据国家需要,将其功能在合并的基础上好好地研究清楚,“否则并来并去不管用,关键是如何让这个部门、这条战线、这个工作在国家富强、人民民主等方方面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新京报记者 郭少峰

●改革后职责划分需多久?

职责划分需要一个过程。相关部门会按大会批准的方案,有序组建新部门。政府还是为了老百姓最后能得到更好的精神文化的享受。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

●进口分账大片会否增加?

中国电影市场很大,美国人不会放松。大部制改革后,会从精简机构、资源整合上对此有利好局面,所以中国电影界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来应战。

——全国政协委员、导演尹力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专题: 2013年全国两会

相关阅读: 广电

; )

2013/03/08

转载:中国大陆“遗产税”开征时机?

转载:遗产税开征时机远未成熟

近日,北师大发布报告称开征遗产税的时机已成熟,并建议将 500万元作为遗产税起征点。此外,有人大代表也建议开征。这将“该不该征收遗产税”这一话题再次推向前台。其实遗产税由来已久,早在1950年《全国税 政实施要则》就将遗产税作为拟开征的税种之一,但限于当时的条件未予开征。在当前,国人财产难以进行有效核算与征管的情形下,开征遗产税难度太大,开征时 机远未成熟。…[评论]

背景

税务总局局长肖捷近日表示,提出遗产税的时间很短,所以还没有“时间表”。

全国人大代表、首钢总公司董事长朱继民曾建议,应研究向少数富裕人士开征遗产税,以调节贫富差距。

2013-03-08 第806期
分享到: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中国大陆遗产税争议由来已久

遗产税在中国并不是新鲜事。数据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

“该不该征收遗产税”的争论早在民国时期就已出现,近来由于北师大发布的报告又将这一话题再次推向前台。

中国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设想开征遗产税

遗产税是指以财产所有人死亡后遗留的财产为课征对象,向财产继承人或遗嘱执行人、遗产管理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

上世纪50年代初期曾设想开征遗产税,1950年《全国税政实施要则》就将遗产税作为拟开征的 税种之一。但后来由于条件不具备没有开征。1994年工商税制改革时,又将遗产税列入改革方案,尔后,还把其写入《国家“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 标》纲要和党的“十五大报告”。

2004年《遗产税暂行条例》未获国务院通过

2004年,曾有媒体报道,中国提交《遗产税暂行条例》,但未获得国务院通过。近期,国务院转批《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及在适当时期开征遗产税。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近日表示,中国已基本具备征收遗产税的条件,并建议将500万元作为遗产税起征点。

北师大发现有114个国家在开征遗产税或对此征其他税收。而对遗产征税国家多是当今最具效率和竞争力、科技领先的国家,其GDP总量占到全球总量的70%以上。

北师大还认为,无论从社会公平政策、转变增长方式,还是缩小贫富差距,开始征收遗产税时机已成熟,条件也已基本具备。

遗产税开征63年未果 难在哪里?

住建部承诺房产信息联网过期8月无说法遭民众质疑

除了国人财产难以进行有效核算与征管之外,中国传统文化中“将财产传给子孙后代是理所当然”的观念也是一大原因。

住房信息迟迟未能联网 开征遗产税不现实

10多年来,中国大陆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部分城市房价较高,房地产也已经成为中国家庭最重要的资产,一个家庭只要在一线甚至部分二线城市拥有一套普通住房,往往就能达到数百万元以上的标准。

虽然去年住建部要求全国40个主要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在6月底完成联网工作,但截至目前仍未能实现目标。

如果个人住房信息系统不能实现全国联网,仅靠银行系统和财政系统的一些信息,无法形成一个平台,对国人财产进行有效核算与征管。

税务总局局长肖捷近日也表示,遗产税是世界各国普遍认为征收难度很大的税种之一。要对遗产征税,首先要能够了解个人有多少遗产,遗产在哪里,是不是属于应税的遗产等。由此可见,目前中国开征遗产税非常不现实。

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财产理所应当传给子女

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基督教文化不同,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现实的入世的文化,主张自己的财产传给子 孙后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如果要开征遗产税,绝大多数人肯定是非常不情愿的。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全社会对开征遗产税要形成一个共识就会很难。如果要强制开 征,将无法解决税收征管中可能会遇到的众多难题,征税成本太高。

开征遗产税不一定能调节收入差距

经济学家王福重:中国的税负不是一般的高,而是超高

北师大等支持开征遗产税的观点认为它是一种难得的、最适宜于市场经济环境下调节贫富差距的手段。但如果没有经过调查研究和听取国人意见就开征遗产税,这并不科学,也很难达到支持者们所设想的良好效果。

北师大:遗产税年税收可达2000亿

北师大认为中国遗产税应按中产水平确定起征额。中国个人所得税将年收入12万以上作为需申 报的高收入人群,按三口之家年收入为36万元。如把家庭财产存量定为15年收入,则500万元为遗产税起征限额。限额以下是中等收入家庭,遗产和赠与不征 税。限额以上是高收入家庭,按超额累进征税。

现代市场经济国家遗产税收入一般可达税收总额的1%-2%。鉴于中国此项改革是从无到有,按遗产税收入达税收总额2%计算,去年中国税收收入超过10万亿元,此项便能收入2000亿元。

但有不少国人对上述观点提出质疑,他们认为目前中国的财富运行机制和发达国家相比还不透明,在这样的情况下,征收遗产税只能增加政府收入,并不能达到调节贫富差距的作用。而且,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调节贫富差距还可以用其他更有效、阻力更小、共识更高的方法。

他山之石:开征新税都需要得到民意机构同意

在香港征收了长达90年的遗产税,经香港立法会三读通过已于2006年寿终正寝

虽然还有不少国家在征收遗产税,但是它早已开始遇冷,在华人地区尤其如此。香港、新加坡相继在2006年和2008 年取消了遗产税,2009年台湾也大幅下调税率。

台湾大幅下调遗产税税率 富人财产转移现象减少

2009 年台湾立法机构通过的《遗产及赠与税法(修正案)》将遗赠税的最高边际税率50%调降为单一税率10%,提升遗产税免税额至1200 万元、赠与税免税额至220 万元,分期缴纳由12期延长为18期。这使得台湾对富人的吸引力上升,富人财产转移国外的现象减少,有助于台湾经济的稳定发展。

与2007年私人领域资产流出3亿美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遗产税下调之后,台湾富裕阶层的海外资产开始向岛内流入。2008年-2010年三年资产流入分别是214亿、207 亿和101亿美元。

香港、新加坡更是相继在2006年和2008年取消了遗产税,,这样有助于增加自身吸引力和竞争力吸引全球各地的富人将资产流入。

美国遗产税时征时停 变化不定

美国遗产税自1797年首次开征以来便时征时停,税率也起起落落,变化很大。2001年美国遗产税的个人起征点为67万5000美元,税率是55%。经过布什政府的减税措施,到了2011年,个人遗产税的起征点改为500万美元,税率降至35%。

2013年奥巴马政府和国会两党达成协议,将美国遗产税的征收起点定为525万美元(标准随通胀变化浮动),基本税率为40%。美国遗产税的总体趋势也是提高遗产税的起征点,降低税率。

结语

在当前制度、技术、文化等各方面条件都不成熟的情况下,中国不能为了所谓的与“国际接轨”,盲目开征收遗产税。


附:开征新税都需要得到民意机构同意?

先不谈民意机构同意,他山之石,不妨先来看看“网友评论”
已有384条评论,共1186人参与,查看所有评论


[热帖]树下听雨 发表评论:

要是没留下巨额财产,留下的是巨额欠款,国家给补贴么?

[热帖]344723550 发表评论:

老百姓自己攒点钱留给子女要分给你们,多出的房子要纳税,我怎么感觉越活越倒退了?像是回到大锅饭时期了!什么都想均衡,那人家还努力个毛?辛苦赚下的都被政府强取毫夺了!

[热帖]虫虫 发表评论:

怕就怕各种苛捐杂税收上去,最后统统落到贪官们的口袋里。

北京老陈 发表评论:

NM,啥都收税,你把养老和医疗问题搞好,我啥都答应.

木头 发表评论:

开什么遗产税,先把偷税漏税的违法行为治治再说....官商勾结的一群败类.

Dana(martin) 发表评论:

开征遗产税有利于中国民族的强大,因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对于富有人家的后代也是好事的。

;蠶;dōú’ 发表评论:

老一辈 攒的钱 和财产 ,本身就是上过税的 。若再次上所谓遗产税 是不是对老一辈人 造成

“二次收税”? 这还是“促进民生”?????

阿土仔 发表评论:

多好的理由,别跟个税一样,早晚是人头税。

丶繁华物流经 发表评论:

现在官商勾结,挣那么多钱,给国家做点贡献也是应该的嘛!

暖色控~别致的 发表评论:

嘿嘿,挣完的钱上过税的钱,人家死了还要再交一遍,嘿嘿。中国的贪官有的是钱谁去征收他们。挣点钱容易吗?谁能告诉我,什么时候才能成为民主的国家。嘿嘿。真是失望。

; )

2013/03/05

分享:中国全国人大会议将揭示改革决心

分享:中国全国人大会议将揭示改革决心

“全国人大会议上公布的计划是新一届领导人推进经济政策过程的一部分。
预计10月召开的中共会议将有更详细的提案。”

(上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 )

2013/03/03

转载:中国幸福地图网友调查--台湾

转载:中国幸福地图网友调查

腾讯网新闻中心推出了大型策划“中国幸福地图”,2月28日,网友调查数据出炉。

观察各地幸福指数可以发现,西藏、宁夏名列前位,幸福指数分别为6.7分和6.2分

而北京、上海、广东排在倒数的位置,幸福指数均为5.0 分。

台湾以 7.50 的高分位居 “城市幸福指数综合排名第一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幸福地图”网友调查活动中,物价、房价、教育、医疗、就业均未成为各地最幸福的领域,民生之盼也可从这一调查 结果中略见一斑。


  (原标题:12万余网友参与“幸福地图”调查)

; )

台湾鼓励生育的好方法 - 教育支出免税!请转!

鼓励生育的好方法!!!

大陆政协委员郭广昌呼吁为纳税家庭教育支出免税

中新网北京3月3日电(记者 张冬冬)“我的提案是建议为家庭的教育支出建立税前扣除额度。”全国政协经济界委员郭广昌表示,希望实现国家对纳税家庭的教育支出实行免税政策,降低纳税人税负,增加收入,间接提高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现任复星集团董事长的郭广昌在题为“关于设立家庭教育支出抵税额度”的提案中指出,教育经费的投入占GDP的比例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教育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教育经费占GDP 的比例下限是4.07-4.25%。

在他看来,目前,中国的人均GDP早已超过了5000美元,但2012年教育经费投入占GDP比重刚达到4%。为了进一步提升国民整体教育水平,提高国家竞争力,中国今后将进一步提高教育经费的支出比例,而减免税也是财政支出的一种重要形式。

郭广昌说,传统意义上,国家层面的教育经费支出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再次分配,需要经过收税和分配两道环节,而将教育支出直接在个人所得税前扣除,减少了分配环节,降低了行政成本。

郭广昌指出,中国目前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统一为每月3500元人民币,按照个人所得税的定税原则,这3500元是作为维持居民基本生计的费用,未考虑纳税人的婚姻、家庭、子女负担和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等情况。

他说,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个人所得税扣除项目可以由纳税人选择分项扣除。以年度内实际发生的教育、医疗、交通、利息支出等的一定比例在税前扣除。同时,充分考虑纳税人家庭结构、婚姻状况和赡养人口等因素实行差异化的扣除政策。

“国务院批转的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中,强调要加快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郭广昌建议,根据中国国情并参考国外先进经验,采取综合与分项扣除相结合的方式,在每月扣除3500元费用的基础之上,增加单项教育支出费用的扣除安排。

他同时表示,在实际操作中可由各地方政府按照自身情况,制定相应扣除标准,报税务总局备案。“这样一方面考虑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保证了相对的公平,另一方面也为今后的个人所得税费用区域差异扣除奠定了基础。”(完)

(中国新闻网)

; )

烂东西 Outlook.com!

烂东西 Outlook.com!

Hotmail 的右侧永远有一个挡住画面 1/4 的广告。

不看广告可以,请付 19.95 USD ~~

好吧,广告一直叫你升级 Outlook.com

结果,“现在无法升级” 。。。

结论:烂东西。。。

QNGD。。。

; (

转载:Microsoft Messenger 要跟大家說再見了!

space
將 Messenger 更新成 Skype 的時間到囉!
space
space
space
您好,

從 2013 年 4 月 8 日開始,陪伴大家已久的 Messenger 就要跟大家說再見了! Skype 已整合 Messenger 的各項功能,繼續為您提供服務。 我們預留了數週時間讓 Messenger 淡出您的生活;4 月 8 日起您才必須升級到 Skype。

當您將 Messenger 更新成 Skype 並以 Microsoft 帳號登入(即您過去登入 Messenger 之帳號)後,原先的聯絡人資料會一併匯入至 Skype,您還是可以繼續與 Messenger 中的好友聊天;更棒的是,您不但可以像過去一樣在電腦上盡情地與朋友聊天並進行視訊通話,現在還能夠使用您的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登入 Skype,與朋友時時刻刻保持聯繫!

心動不如馬上心動,現在就去更新,跟 Skype 交個朋友吧!

space
Messenger 與 Skype 團隊
敬上
space
您是 Skype 的新用戶嗎?
  1. 歡迎下載最新版的 Skype。
  2. 使用您的 Microsoft 帳戶登入,
  3. 您的 Messenger 聯絡人便會出現在Skype當中。
space
您已經擁有 Skype帳號 了嗎?
  1. 請先更新至最新版的 Skype。
  2. 使用 Microsoft 帳戶登入。
  3. 將現有 Skype 帳戶與 Microsoft 帳戶合併。
  4. 您的 Messenger 與 Skype 聯絡人都會整合進 Skype 當中。
space
Messenger 在各個地區都會終止服務嗎?
除了中國以外,其餘全球各地的 Messenger 服務都將終止。
space
Skype 可以提供哪些優質功能?
  • 傳送即時訊息,分享檔案和聯絡人資訊,還可以傳送有趣的表情符號,以及在任何地方都能夠瀏覽對話紀錄,也能夠傳送離線訊息給未上線的聯絡人
  • 可以透過 PC、Windows Phone、iPhone、iPad、Android 與 Kindle Fire 等各種裝置傳送即時訊息、進行視訊通話與撥打電話
  • 與 Facebook 好友傳送即時訊息,或者進行視訊通話
  • 一次最多可與十位好友進行群組視訊通話*
  • 以上僅介紹部分基本功能,Skype 還有更多優質服務等您與親朋好友一起來探索。

現在就去更新吧!

space
從現在到 Messenger 退役之前會發生什麼事?
Messenger 現在仍一如往常般提供服務。 如果您從 Windows 或麥 Mac 桌上型電腦**登入 Messenger,您會看到提醒您升級轉移至 Skype 的橫幅通知。 按下橫幅連結後,將開啟安裝程式視窗,之後便會帶領您進入安裝 Skype 的程序,同時移除 Messenger 程式。
space
那麼,當 Messenger 退役之後會發生何事呢?
Windows 或 Mac 桌上型電腦**的 Messenger 使用者將無法登入。如果您試圖登入,系統將自動會出現一則通知,如果您選擇繼續,則將引導您進入安裝 Skype 程式的程序,同時也會自動移除 Messenger 程式。
space
我可以在行動電話上升級 Skype 嗎?
當然可以!在 iPhone、Android 以及 Windows Phone 8 上都可以使用 Skype。行動電話的 Messenger 程式仍然可以使用到退休那天,我們建議您也可在您的行動電話中下載最新的 Skype 應用程式,並移除 Messenger。您就可於接下來的幾個星期後,在 iPhone、Android 與 Windows Phone 8 的行動電話中使用 Microsoft 帳戶登入 Skype 應用程式了。
space
我可以在何處獲得協助,或者提供我的分享與建議?
關於轉移至 Skype 方面的訊息,如果需要更多協助,歡迎造訪 Skype Support site. 我們深刻理解您十分不捨要與 Messenger 道別,但請相信我們由衷希望讓您能擁有更好的使用經驗。我們也會聆聽您的寶貴意見,請在 Skype 協助選項中點選「Give Feedback」連結,讓我們更加清楚您對於 Skype 的回應或建議。
space
* 如要使用群組視訊通話,需訂閱 Skype Premium。為了獲得最好的視訊品質,我們建議群組視訊以五人為佳。
**用戶若使用較新版本的 Messenger 會收到選擇升級通知。使用舊版本的 Messenger 則不會收到通知,需由您自行手動下載 Skype安裝程式。
space
space
Microsoft 尊重您的隱私權。如需詳細資訊,請參閱我們的線上隱私權聲明
Microsoft Corporation
One Microsoft Way
Redmond, WA 9805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