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03

央行怎样制造通货膨胀

央行怎样制造通货膨胀

中国黄金资讯网  2013-09-17


  物价没有快速上涨就没有通货膨胀?这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在正常的经济发展状态下,物价应该是越来越低才对。所以,别以为央行不增发货币就没有造成通货膨胀。各种调控手段如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扩大放贷等都在无形中削减民众的购买力。

  微博上,耶鲁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发博批驳以CPI来判断通货膨胀的观点。陈教授认为,CPI统计本身就有问题,和人们的生活感受相差甚大。另外,通货膨胀也不仅仅就是CPI数据所包含的那些内容。而最近,中国的M2超过100万亿,微博上一些经济学者又在争论M2和通货膨胀究竟是什么关系。这些争论还蔓延到财经媒体上。一些经济学者认为,M2和通货膨胀没有多大关系。他们还认为,货币增量才是通货膨胀,存量则不是。

  听起来,这些专业名词会让很多人头大,但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以几个M术语而论,M0是现金,M1是流通中的现金加支票存款以及转账信用卡存款,M2是M1加储蓄存款(包括活期和定期储蓄存款),此外还有M3。但其实这些对于理解通货膨胀都不重要。

  要理解通货膨胀,不如先看看央行有几种途径制造通货膨胀。

  首先,是直接增发钞票。增发钞票又有几个途径:一是买入资产(既可以是实物资产,也可以是证券、票据、外汇),二是放贷给商业银行。

  其次,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所谓存款准备金,是央行要求商业银行在客户存入存款后,留一定比例的存款不得放贷,以应付挤兑。现代央行承担商业银行最后担保人的角色,所以如果央行命令商业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是乐于从命的,因为反正最后的风险是央行来承担。
  再次,以行政命令的手段让商业银行降低利率、扩大放贷等等。

  通过以上这几种主要的方式,央行可以扩大货币供给量。从第二、第三种方式来看,即便央行一分新钞票都不增发,也可以轻松制造通货膨胀。因为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就意味着银行可以多往外放贷,这也是增加货币供应量。所以,那些说M2与通货膨胀无关的学者,显然是错了。通货膨胀不仅包括新增钞票,也包括其他途径增加的货币供应量。央行是通过新增金融风险的方式来取代印钞机,达到新增钞票的目的,实际上是开动隐形的印钞机。

  接下来的一个重大分歧点,就是增加货币供应量是否都是通货膨胀?一些学者认为,如果货币供给增加,但物价上涨幅度不大或没有上涨,那就不是通货膨胀。这种说法是没有理解经济发展的关键。

  经济发展必然导致物价普遍下降,在这个过程中,增发货币所导致的物价上涨趋势可能被抵消,而使物价没有上涨,甚至还有下落。如果没有增发货币,人们手里的货币的购买力本应增加,但由于增发货币,人们手里的货币的购买力没有增加,或者没有增加得那么多,但这仍然是人们的货币购买力被偷走了,这和物价普涨货币购买力下降的道理是一样的,因此这仍然是通货膨胀。

  举例来说,假定经过10年时间,央行把存款准备金率从20%缓缓降到10%,由于同期市场放开,经济发展快,使得物价没有上涨,但人们无形中其实被偷走很多购买力。并且,20%的存款准备金率和10%的存款准备金率,其金融风险当然是相差巨大的。

  当然,由于物价没有快速普遍上涨,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抱怨会少很多,甚至都没有太大的感觉。但人们没有感觉是一回事,是否无形中夺走人们的购买力是另一回事。所有的夺走人们购买力的行为,其性质都是一样的,都应视为通货膨胀,不能区别看待。

  但是,由于金融体系的长期去市场化,现在无论是多么高明的学者,都已经无法判断通货膨胀率究竟是多少了。央行自己更没法判断。至于多大的货币量才是合理的,那更是一团烂账。反正央行常常以"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借口增加货币供应。作为老百姓来说,不信任CPI统计,从自身感受出发判断通货膨胀,是无奈,但也是明智之选。

声明:在本机构,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与所推荐的证券没有利害关系。

原文:http://www.chinastock.com.cn/yhwz_about.do?methodCall=getDetailInfo&docId=3705523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