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25

【境外之岛内】台湾学生为何“占领立法院”?

*【境外之岛内】*台湾学生为何"占领立法院"?


19日,台湾民间反对两岸《服贸协议》的大约300人,强行进入了"立法院"议事场,抗议国民党将《服贸协议》送审。这是台湾"立法院"首次被民众侵占。而对于这场"占领",各方争议颇大。


[详细]
台湾学生"占领立法院"的诉求是什么

参与台湾这次"占领立法院"活动的主要是年轻学生。虽然有组织者,"占领"过程中也有一些政客到场声援,但这些年轻学生中也有相当部分是通过社交网络的号召来到现场"助威"。这就使得这场"占领立法院"的政治抗议的参与者比较混杂,并不是参与的人都清楚理解抗议的诉求。而如果细分,本次抗议事实上主要有以下三类人参加:

诉求一:不认可两岸《服贸协议》,认为台湾利益会因《服贸协议》受损;

诉求二:不认可国民党强行送审《服贸协议》的程序,认为其黑箱操作;

诉求三:不了解《服贸协议》,只是借此反对马英九政府,彰显"反对者"立场。
媒体采访到的不少反对者都表示"并不了解"《服贸协议》媒体采访到的不少反对者都表示"并不了解"《服贸协议》

其中,第一类和第二类虽然动机并不相同,但目的基本一致,这点也能经由此次"占领立法院"行动企划者之一台湾清华大学研究生陈为廷提出的诉求了解。针对"占领立法院"行动诉求,陈为廷在3月20日的记者会表示:"今天的立场非常简单,我们认为这个影响上千青年的协议所将带来的后果,比如垄断、甚至是被整合进中国大陆的经济体系之中。过去我们曾要求针对服贸协议进一步逐条审查,但我们发现即使逐条审查,也只是让国民党继续黑箱通过,因此我们希望马政府退回服贸协议,这个退回并不只是将服贸协议退回内政委员会,而是要求马政府对中国大陆表示我们拒绝签署服贸协议。"

可见,第一、二类参与者还是比较明晰的了解自己关注点的,诉求也比较清晰。而相对于第一、第二类参与者对《服贸协议》争议的了解,第三类则就相对盲从。其中很多人甚至根本不了解《服贸协议》的来龙去脉,只是借此反对马英九政府或纯粹彰显自己"反对者"立场。甚至有些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以在社交网络上表现出自己"很酷"。…

[详细]
对诉求一:认为《服贸协议》会损害台湾经济利益很难成立《服贸协议》意在开放两岸市场,促进双方服务贸易的发展。

此次处于争议漩涡中心的《服贸协议》是《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简称。《服贸协议》内容包括条文、特定承诺表(市场开放清单)及关于服务提供者的具体规定等部分。

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开放市场,推动两岸服务贸易正常化,加大业者交流合作和市场规模,并减少限制性措施。

总体看,此次《服贸协议》中是大陆让利,而争议点则主要在对台湾经济保护得够不够。

从本次协议两岸相互开放的项目来看,台湾对大陆共有64
项开放承诺,其中只有37项是新增或扩大开放陆资投资的项目。大陆对台湾则有80项开放承诺。在《服贸协议》的支持者看来,这些项目有大陆的妥协成分。台湾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教授潘锡堂就指出:从服务贸易协定的内容看,表面上台湾64项市场开放的承诺,但其中有27项是已开放陆资来台投资专案,
反倒是大陆不计较台湾加诸的不对称待遇,仍给予台湾80项高于WTO的开放承诺,是立足于对台"让利"的思维。台湾大学经济系教授林建甫也曾撰文表示,大陆方面开放内容均超出在WTO所作承诺,其中66项等于或优于《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待遇;而台湾方新增或扩大开放项目(非金融的28项及金融9项)均未超出台湾惯常对外资来台投资的待遇。

实际上,即便在反对的学者看来,《服贸协议》在整体上也是对台湾经济有利的。他们反对的理由也都局限于个别条款和服贸协议可能对个别群体的冲击,或者认为协议在某些方面对台湾这个相对较小的经济体保护还是不够。比如台湾大学经济系主任郑秀玲就认为:服贸协议会造成弱势产业生计恐难维持。台湾大学经济系兼任教授林向恺则认为:两岸经贸交流越密切,成为"输者圈"的成员越来越多,且"输者圈"和"赢者圈"族群的所得、财富差距越来越大,得利者并非一般薪资阶层,而是大财团。

《服贸协议》经济之外的一些因素,诸如安全和内地移民争抢福利也引发不少担心

在台湾大学经济系教授林建甫看来,对于《服贸协议》来说:"那些被烦恼的议题,都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题。"

而对此,反对者们也不讳言。台湾大学经济系前任系主任、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前主委陈博志就认为,服务业涉及很多"安全问题",但马政府却却未评估考量。中华彩色印刷董事长张中一则认为,依据《服贸协议》放开市场后,会影响台湾"独特的文化价值"。而类似观点,也不在少数。

此外,还有台湾民众担心《服贸协议》会让大陆人争抢台湾本地人的福利。但实际上,《服贸协议》并未向大陆开放蓝领劳工,开放的是陆方"资本额2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两位负责人可来台)、资本额每增50万美元可多一位管理人员(最多七人)。而且,由于台湾方面要求来台居住的大陆人士每年重新签证,所以对相关投资资质的审查也会严格且持续。所以,即便确实是对会消耗一定的福利和公共资源,但这些内地商人也为台湾付出了相应的投资和税收。

对诉求二:马英九过审程序有瑕疵,但谈不上"黑箱操作"
《服贸协议》在谈判过程中咨询了业界代表和公会,符合惯例,不能称为"黑箱"

实际上,马英九政府在《服务协议》的谈判过程中的行为并没有什么出格。由于在谈判中有博弈的过程,许多条款双方都不会自掀底牌。所以为了了解各个行业的底牌,政府的商务部门往往会派专人了解业界的声音,而并非招摇过市。而在《服贸协议》的谈判过程中,台湾商业司负责了相当的与各商贸协会和工会沟通的重任,相关沟通的存档目前在台湾的政务网站也可查询。

值得注意的是,不久前,台湾政府跟纽西兰(新西兰)签订《台纽经济合作协定》(ANZTEC)、新加坡《经济伙伴协定》的谈判过程中与台湾各商会和工会的协调也没有第一时间公开,而这两项协定都很顺利的通过了立法院的审查。

马英九为了以《服贸协议》博政绩,着力避免和民进党过多纠缠,过审程序"很着急"

而就争议最大的,国民党并未如此前王金平要求对《服贸协议》进行"逐条审议",而30秒强行过审的步骤,实际上也不违法。

首先,因为《服贸协议》并不是立法,且是基于已有协议(ECFA)的框架,可以被视为"行政命令"。所以,具体如何通过审议有相当大的机动性,而马英九和王金平并未在"逐条审议"上达成共识。甚至有评论还认为,对《服贸协议》问题的分歧,正是之前的"王金平关说案"的导火索之一。

对于审查《服贸协议》,在立法院久拖不审的情况下,可以依法按3个月逾期自动通过审查处理。所谓30秒强行过审也是基于这个背景。

可见,马英九如此强推《服务协议》并不违法。但在民意层面,这样做的确有欠考量。由于急于推进,想跳脱绿营的阻拦,而罔顾了很多协调工作。最后使得民意发酵,激发了"占领立法院"的行动。至于为何选择"占领立法院"这种极端的表达,则是对政客的有样学样。在台湾政界,经常会出现政客为了阻挠议题抢夺话筒,抢占席位的极端方式。

表面的诉求背后是台湾社会的分化和民众的焦虑:

台湾民众对贫富差距严重程度的主观感受(1997-2009)台湾民众对贫富差距严重程度的主观感受(1997-2009)

实际上,十几年来,台湾的贫富分化和阶层固化问题越发严重。而这让普通台湾人对生活越发没有信心,甚至抗拒激烈的竞争。根据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林宗弘的研究,在分析2000-2010年的台湾社会变迁调查后发现:台湾民众各阶级间贫富差距恶化,自营作业者与非技术工人所得下降。认为仅靠努力就能获得成功的人也越来越少,而主观感受到的贫富分化更加强烈。

台湾民众对"吃苦一定会成功"的主观看法(1985-2010)台湾民众对"吃苦一定会成功"的主观看法(1985-2010)

这样的焦虑,配合台湾的政治现状,再加之《服贸协定》可能带来的激烈竞争,最终使得"占领立法院"这样极端的表达政见的方式出现。

讽刺的是,反《服贸协定》可能会让更好的生活变得更遥不可及

逐条审查也并非没有先例,但台湾经济要承担协议拖沓执行的后果

民调显示,超过7成的台湾民众倾向于逐条审查《服贸协议》 民调显示,超过7成的台湾民众倾向于逐条审查《服贸协议》

以上种种因素,在台湾今年初进行的两项民调中都有反应:

2014年2月,行政院长江宜桦在立法院答询时指出民调显示,超过60%民众希望尽早通过服贸协议,反对有20%。
2014年3月,台湾指标民调电话访问调查表明:对于支不支持政府与大陆签订服贸协议,有32.8%偏向支持,44.5%偏向不支持。对于立法院直接对协议全文表决或者逐条审查,10.2%倾向直接表决协议,73.7%倾向逐条审查。虽然由于口径不同,调查结果有出入,但还是可以看到《服贸协议》想要通过其实还有相当大的阻力。

正是由于这样的因素,立法院院长王金平曾决定:"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本文,应经立法院逐条审查、逐条表决;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特定承诺表也应逐项审查、逐项表决,不得全案包裹表决;未经立法院实质审查通过,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不能够启动生效条。"

另一方面,因为《服贸协议》是两岸协商的结果,台湾方面一旦审议修改就会使得谈判推倒重来,极大的拖慢效率。

此外,类似协议多是不同条款、领域之间权衡的结果,很少有逐条审查,但也并非没有先例:

《韩美自由贸易协定》( FTA)就经历了类似的波折。韩国和美国有关谈判在2006年2月2日展开,2007年4月2日结束。两国于6月30日首次签署。因事后双方国内争议不断,对美国牛肉及汽车议题都有意见,经过重新谈判修订,于2010年12月再次签署新版协议。2011年10月12日,《韩美自由贸易协定》在美国参议院和众议院获得通过,同年11月22日,该协定在韩国国会获得通过。2012年3月,韩美自贸协定才正式生效。

而《韩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两年的影响为:根据韩国贸易协会和产业资源部的数据,韩国产品在美国市场的份额2011年为2.57%,2012年增至2.59%,2013年增至2.75%。
韩美自贸协定生效前两年和后两年的出口业绩分别为1097亿美元和1210亿美元,增幅为10.3%,远超过整体出口增速(6.0%)。可见,自贸协定对韩国经济具有相当的益处。

所以,台湾硬要比照韩美的经验也并非不可,不过后果也十分明显,就是要再经过冗长的谈判,协议促进作用发挥的时间也只能拖后。这对于比邻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大陆,目前经济增长乏力的台湾来说并不是好消息。而台湾民众渴望得到的"利益"也会渐行渐远。

结语
今日的台湾,民众无论在贫富差距还是在政治立场上都空前的分化。此次《服贸协议》争议背后,虽有朝野两党的政治博弈,但更多的则是台湾社会这种分化的写照。而面对分歧,采用如此极端的表达方式,也毫无裨益。


原文網址:
http://view.news.qq.com/original/intouchtoday/n2739.html


【境外之岛内】
台湾大学经济系教授林建甫看来,对于《服贸协议》来说:"那些被烦恼的议题,都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题。"

不久前,台湾政府跟纽西兰(新西兰)签订《台纽经济合作协定》(ANZTEC)、新加坡《经济伙伴协定》的谈判过程中与台湾各商会和工会的协调也没有第一时间公开,而这两项协定都很顺利的通过了立法院的审查。

因为《服贸协议》并不是立法,且是基于已有协议(ECFA)的框架,可以被视为"行政命令"。所以,具体如何通过审议有相当大的机动性,而马英九和王金平并未在"逐条审议"上达成共识。甚至有评论还认为,对《服贸协议》问题的分歧,正是之前的"王金平关说案"的导火索之一。

实际上,十几年来,台湾的贫富分化和阶层固化问题越发严重。而这让普通台湾人对生活越发没有信心,甚至抗拒激烈的竞争。根据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林宗弘的研究,在分析2000-2010年的台湾社会变迁调查后发现:台湾民众各阶级间贫富差距恶化,自营作业者与非技术工人所得下降。

此外,类似协议多是不同条款、领域之间权衡的结果,很少有逐条审查,但也并非没有先例:
《韩美自由贸易协定》( FTA)就经历了类似的波折。韩国和美国有关谈判在2006年2月2日展开,2007年4月2日结束。两国于6月30日首次签署。因事后双方国内争议不断,对美国牛肉及汽车议题都有意见,经过重新谈判修订,于2010年12月再次签署新版协议。2011年10月12日,《韩美自由贸易协定》在美国参议院和众议院获得通过,同年11月22日,该协定在韩国国会获得通过。2012年3月,韩美自贸协定才正式生效。

所以,台湾硬要比照韩美的经验也并非不可,不过后果也十分明显,就是要再经过冗长的谈判,协议促进作用发挥的时间也只能拖后。这对于比邻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大陆,目前经济增长乏力的台湾来说并不是好消息。而台湾民众渴望得到的"利益"也会渐行渐远。

总的,还是要"感谢"先总统蒋公把台湾同胞"教育"的如此的好,如果我们跟纽西兰(新西兰)签订的《台纽经济合作协定》(ANZTEC)、跟新加坡签订的《经济伙伴协定》都不是"卖台"的话(同一批政府官员签的)?而这"反服贸"就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政治上的"恐共"问题罢了。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